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21日
秋山雨霁
□李秋燕

前段时间的那场秋雨很有耐性,时断时续,淅淅沥沥下了一个多月,给太阳放了一个长假。天雾蒙蒙,树湿淋淋,地湿漉漉,走在大街上,身体像被牛舌舔过一样沉闷,精神也跟着涣散恍惚。
一
上午,云层透出一抹亮光,微信朋友圈“炸锅”了,满屏“发言人”。
山东的文友发了九宫格,几张蓝天白云和几张婚车的图片,还附了三个太阳图标和一段情感热切的文字:“天晴了!昨晚还和女儿唏嘘秋雨对秋收的影响,今早天终于放晴了,太阳出来了!尽管山仍戴着帽,西边的天空还浓云密布,但亲切的暖阳,仿佛一支强心剂注入心里,阳光沐浴的大地,空气清新,秋风送爽,一切鲜活起来。下楼巧遇一婚车队入小区迤逦而行,不由感叹,这对年轻人,命真好!愿天空就此晴朗!”
西安的朋友晒了两张自己站在长满苔藓的城墙下和街头人群的图片,附文字:“雨把城墙都下绿了,遍地‘潮人’。”
在老家做电商的侄女,发了一张在田间艰难挖铁棍山药的短视频,附文字“现在挖的是泥棍,不是铁棍”,并附带一张哭脸图标。
那天我去湖南长沙出差,出发前窃喜,心想着到南方可以晒晒太阳了。没想到,从郑州到长沙,车窗外一路烟雨蒙蒙,山山水水都沉默在雾气中,能见度很低。下车后,气温与家乡不差上下,这场雨在感官上缩短了南北差异。这一趟行程,湿漉漉地去,湿漉漉地回。
云层散开,强烈的阳光倾斜下来。窗外一阵欢腾,“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语调比喜鹊还喜悦。我推开窗户,将两盆绿植放在窗台的阳光下,心也跟着这片油绿敞亮起来。
叮咚,朋友发来消息:“太阳出来了,进山转转?”“中!”
一排排绿树疾驰到车窗后,与汽车平行的山体,在红绿相间中勾勒出起伏明朗的曲线,一片片柿树和田地杂糅的彩色原野迎面而来。
灌木丛里有鸟儿起落,一阵风刮过来,我坐在田间一段石墙上,狠狠地吸了一口泥土混合着植物的气息。这是呼吸最隆重的时刻,身体也跟着活泛起来。兴奋在我的身体里乱跳,我是根植于土地的孩子,见到树木、泥土、庄稼就格外亲切,带着情不自禁的冲动。
一场雨,破坏了原有的播种秩序。往年此时,麦苗已有一拃来高,抢收过的枯黄玉米秆,稀稀拉拉矗立在田地里,一些被放倒的,被雨水灰暗地沤烂在土地里。过于湿润的田地,阻挡了耕种的步伐。
穿着方格子棉上衣的老农,背着手看墒情,推算着耕地的时间。他说连续晴上半个多月就能耕播。我问今年播种晚了是否影响收成。老农豁达回道:“那就看老天爷啦!”是啊,眼前一坨坨、一块块高低错落的田地,只能靠天收了。风调雨顺是农人最拙朴的心愿。
二
通红的柿子在彩色山体的映衬下更具美感,我们宛如走在画卷中。看着红灯笼似的柿子,心底涌起一股强烈的悸动,它们带给我精神上的迎接,让我想起“事事如意”“诸事顺遂”的吉祥词语,也想起被柿子照亮的童年。
老家在平原,一马平川,沃野千里,柿子树很是少见。生产队菜地中央的那两棵老柿树,是我童年的乐园,两棵树主干很低,孩子们稍一用力就能爬上。两棵老树间距10米左右,树下有100平方米的平地,是队里分菜的地方。夏天,柿子树下浓荫遮天,很热闹。临近正午时,三五个负责分菜的社员,将大家新采摘的西红柿、黄瓜、茄子、西葫芦、豆角、辣椒等按人头分成等份,一排排地摆开。我每天中午都会拿上竹篮提前在树下等,等大人摆开菜后,迅速去六口人那一排里,挑选出看起来最大的那一堆。挑完菜后,我先爬上树,倚躺在翠绿的树衩间,看着青绿倒挂的小柿子,听着树叶哗哗的响声,吃一根黄瓜或啃一个西红柿,直到听见奶奶在地头唤我名字时,才跳下树提着竹篮回家。
麦子发芽,菜地遍野萝卜、白菜时,老柿树上的柿子也红透了。远望,两棵柿树在绿野碧空下相望相依,空旷中绽放出一团灿烂,灿烂处又映衬出宁静悠远的原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唯美的画面。那一刻,我幼小的心被自然的纯粹之美深深打动,强烈地震颤一下,唤起我对土地、庄稼、树木和村庄最初的热爱。这两棵老柿树是我追求、向往自然美的启蒙老师,刻骨铭心。隆冬时节,我还常常一人到树下,捡拾那些比蜜还甜的被鸟儿啄过的空柿。
包产到户后,两棵老柿树被社员冷落,原因是树下阴凉太浓,不适宜种植蔬菜,谁家都不愿意要这块地。奶奶懂我的心思,找到队长说愿意种柿树下的地,条件是每年树上的柿子全归我家。队长爽快答应了,说是奶奶帮他个大忙。
奶奶在两棵老柿树下种上韭菜,韭菜外围种上时令蔬菜,韭菜一茬茬地割、一茬茬地长。我家并没有因柿树的浓荫影响吃菜,反而因此增添了极大的乐趣。柿子成熟后,奶奶指挥着全家摘柿子,每年都能摘七八箩筐。
柿子摘下来后,稍硬的果子做成漤柿和柿饼;软硬适中的柿子做成柿子醋和空柿。我喜欢吃漤柿,觉得是柿子最高级的吃法。漤柿的做法也超级简单,只需将柿子在灶台上的温缸里泡一夜,第二天就变成温润如玉、脆中带甜的漤柿。全家围坐在院子中央,开开心心吃漤柿时,我觉得我家是小队里最幸福的人家。
晒空柿最考验耐性,奶奶像串糖葫芦一样,用纳鞋底的绳系住柿蒂,一串串挂在窗棂、门框上,家里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我每天摸摸这个、摸摸那个,在奶奶“再等等”的叮嘱声中,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吃上一个稀软如蜜的空柿。
两只鸟儿扑棱着翅膀落在枝头,叽叽喳喳个不停,想必也是为这一树树火红的柿子欢唱吧!我仰望着,仰望着,宛如回到了童年。
三
进山一定要去看红叶。我们沿太行陉古道步行向山顶,看到漫山野生的黄栌、枫树摇曳着暗红的叶子,多数红叶上嵌有不同程度的小斑点。尽管阳光灿烂,这些暗红的叶子也没能投射出往年的通透与明亮。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虽是秋雨惹的祸,但丝毫影响不了我们爬山的明媚心情。
废弃的古道幽深曲折,七拐八弯,两侧荆棘密布,宽度只能容一人通过。路面顽石丛生,行走其上,才能真正明白羊肠小道的含义。我们踩着湿滑的草根和此起彼伏的乱石块,小心翼翼拨开拦路的荆棘。古道旧日的雄姿,今已丧失殆尽,那些兵家、商贾的辉煌历史,一半沉没在山石头的缝隙里,一半化为辈辈相传的故事,散落在灌木丛里,我们的步履惊醒了每一株草。
无限风光在险峰。爬到山之巅,视野豁然开朗,太行山起伏着优美的曲线,山谷的色彩呈盆状延边沿向四处的山腰伸展,山顶的红色又向山谷猛冲,绛红的群山旌旗猎猎,我的身体也跟着节奏向上挺拔,内心呼啸出一股强大的力量。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观山岳,悟其灵奇”的奇妙意境。
若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对红叶最高的礼赞,那么“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则是对菊花最美的抒情。秋天的太行山,绕不开太行菊。
太行菊没有受到雨水的干扰,依然兀自绽放在群山峻岭之间。太行菊花朵较小,单层花瓣,花蕊饱满,清雅秀气,不像寻常的菊花层层叠叠、华丽热闹,它耐贫瘠,生命力顽强,常在悬崖峭壁上的岩石缝里扎根生长。古道两侧十步八步就能碰上一株,一丛白或一团浅紫、或一束黄,不卑不亢,楚楚动人地摇曳着小小的身姿,我忍不住频频蹲下去和它们对视。下山时,我采了几枝攥在手里,闻了又闻,看了又看,贴在胸口处,一股子淡淡的药香飞入鼻翼。是的,太行菊“味苦格高”,花朵经水蒸、阴干后具有清肝明目、清热润喉的功效。我常用玻璃杯泡太行菊饮用,因为水温越高它越绽放,如我初见它时的模样。
四
停车场旁的小山村,有七八间石头房,它们依着山势高高低低错落着“手拉手”,统一面对着灌木丛生的彩色山谷。
沿着两米多宽的下坡路步行进村,左手边的石墙上码着整齐的干柴垛,右手边的屋顶和石墙上铺满了佛手瓜的碧绿藤蔓。小山村的街道起伏曲折,仅能容两人并排行走,看起来有五六十米长,一眼就能望到头。把头的家户紧锁着乌黑木门,门楼下挂着一排绿中泛黄的烟叶,门楼墙壁上残留着烟熏火燎的痕迹,想必是这家男主人会在某个闲暇的冬日隆起一堆火,为自己熏烤几包粗粝的烟叶吧。
中间的几户人家,大门也是紧锁着,可能是没有门楼的缘故,门锁用塑料布包着,怕秋天的雨水落进锁芯。其中一家门前吊着一根半人高的长丝瓜,我们怀抱着翠绿的丝瓜,仰头发现藤蔓竟是从门口的树上垂下来的。
最里边家户门前的灌木丛里人影晃动,一位老妇人带着小女孩在采摘连翘果实。我问:“你们是长住在这里吗?”老妇人喜悦回道:“我们现在在山下住,天晴了带孩子回来看看,顺便摘一把连翘回去泡水喝。”小女孩裹着老妇人的紫色外套,在灌木丛里安静地站着,眼眸清澈如水,我望着她,她望着我,彼此微笑着。
我折回长丝瓜下,靠着门框坐下,面对着铺天盖地的景色,内心抵达平静,这落锁的石屋就能安放我的灵魂。晚霞暗了,我邀请朋友给我拍张照,要把这漫山的风景留在影像里。
秋山啊,我不是过客,是归人。
豫ICP备14012713号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127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