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21日
翁婿乐

□师武军
我爱人在外地女儿家带娃,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年近八旬的岳父。我们爷儿俩相依相伴,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其乐融融。
我在学校工作,岳父的“工作岗位”则在我们小区。每天,我在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里和那些天真调皮、精力旺盛的学生娃打交道——这份陪伴我近40年的工作,忙碌中自有乐趣。
岳父的“工作”,则是我们经过长期“斗争”后,不得不让步同意的——捡废品。他每天骑着那辆饱经风霜的老式自行车,像巡逻似的,一遍遍查看小区的垃圾桶。每到一处,他侧身坐在车上,目光先往桶里一扫。若见到塑料瓶、玻璃瓶,便下车拾起,放进车前小篓或随身携带的袋子里;遇到纸箱,他就利落地解下绑在车上的小刀,拆开、压平、叠好,再稳稳夹在后车架……一趟巡视完毕,他把所有“战利品”归置到自己的小三轮车上。
因我家未买储藏间,岳父每天把分好类的废品用自行车或三轮车运到1公里外他三女儿家的储藏间暂存。每隔10多天,他再蹬着车往3公里外的废品站去卖。就这样,他日日忙碌,乐此不疲。
岳父经常“捡到”意外的惊喜:“武军,快看我今天捡个啥?”“武军,猜猜我又得着什么宝贝了?”偶尔,他也会生气:“现在的年轻人真作孽,这么好的馒头就扔了,我拿回农村老家喂鸡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爷儿俩的饭食,不仅健康,还处处透着生活的趣味。
先说馒头。岳父年纪大了,不爱吃皮硬的火烧,我们就以馒头为主。我俩吃的馒头,可是自己蒸的。岳父负责和面,我来掌灶。每当热气腾腾、白白胖胖的馒头出笼,厨房里便飘起老家才有的那股甜丝丝的面香,沁人心脾。
再说午饭。老爷子不爱吃米饭,独爱面食,于是炸酱面、烩面、卤面轮番上阵。他总抢着和面,而且动手特别早,常常早餐后就备好了午饭用的面团,一边揉一边念叨:“面得早点揉,醒久了才劲道、好吃!”改善伙食时,我们就买来怀庆府特制的肉丸、白丸,配上肉皮、豆腐、腐竹、木耳,做一锅地道的沁阳杂拌。周末吃饺子,岳父擀皮,我来包。吃的菜全是在农村老家种的,韭菜、萝卜、南瓜……没农药、没化肥,绝对的绿色食品。
这就是我们爷儿俩日常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至于业余生活,我算是个资深戏迷。周日去沁阳京协活动地,唱一段京剧;傍晚到滨河公园,跟着板胡和梆子喊几句;若遇上怀梆老艺人,更要凑上去吼一嗓子。岳父则每天雷打不动地去联盟广场和老伙计打扑克,他们边打边聊,天南海北、家长里短,不亦乐乎。晚上,我陪他看电视,永远是他最爱的河南卫视的民生调解节目。他一边看一边点评:“这男孩太不讲理!”“这事全怪丈母娘!”“嘉宾说得真好!”……
有没有闹别扭的时候?当然有。比如,我中午回来择菜做饭,他看见就说:“你呀,事先把菜拿出来,我给你择多好?”可第二天我说:“爸,您先把菜择好……”他立马回:“今天没空!我得去送废品。”再比如,他总嫌我炒菜量多、用的碗碟多。天凉了,我提醒他加衣服:“天冷了,您多穿点。”他马上回一句:“你冷了,别人也冷吗?”
唉,不敢多说了——电话响了,准是我爱人查岗来啦!
豫ICP备14012713号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127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