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1月21日

博爱县城的第二次解放

□吉怀儒

博爱县城的首次解放,是太行军区1945年8月大反攻时,自日寇手中夺取的第一个城市,新华社向全国人民播发了这一胜利消息。之后,博爱军民休养生息,使这个有“小江南”之称的鱼米之乡逐渐繁荣。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1946年10月又被国民党军队侵占,人民群众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947年7月初,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率领独1旅、独2旅和太行四分区部队,第二次解放博爱县城。

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豫北战役,歼灭国民党第2快速纵队和暂编第3纵队后,刘邓大军准备渡河作战,将战争引向蒋管区。为分散与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太行军区奉命向道清路西段发起进攻,秦基伟司令员率领独1旅、独2旅等部队迅速向沁阳、博爱集结,准备解放博爱县城。

当时的博爱县城,敌人防备严密。除国民党1个营、1个野炮营、1个保安团和各乡机动队近3000人,各乡地主、恶霸也麇集城内。该县城有五门五关,只开东门、西门和北门,屯封了南门和东南门。城墙上碉堡林立,能跑机动车,城外有10米宽的护城河,水深3尺多,河底遍插竹签,河外设置一道铁丝网与一道鹿寨;城内各街口有明碉暗堡,县城五关驻有保安团队和乡机动队。西边的沁阳、孟县和东边的焦作、新乡是敌占区,敌人可随时增援。

这次攻城部队除太行军区独1旅、独2旅外,还有太行四分区的第45团和46团等部队,声势浩大。

太行军区独1旅、独2旅在战前分别组织人员对博爱县城进行侦察,并把侦察情况及时向秦基伟司令员等首长作了汇报。经过全面考虑与判断,决定将独1旅34团和独2旅43团(即老2团)为攻城主力团,由东北、正北、西南3处突破;独1旅39团是预备团,独1旅38团和独2旅及四分区2个团负责城外打援。

在部队接受任务、进行战前准备的同时,太行四地委在沁阳西万村召开会议,研究支援解放博爱县城相关事宜。参加会议的有地委组织部长李希曾、太行四专署副专员刘梅、太行四分区武委会主任苏华、公安处长刘九祥、博爱县长米永林、敌工部长高雷等。会议决定:组织地方武装和民兵,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参加战斗;成立后勤指挥部,由县长米永林负责,做好粮食供给等准备工作;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地委书记张维翰兼主任,委员有郑国栋(博爱县委书记)、米永林、高雷,军管会设军法处,高雷兼处长;组织捕捉队,由高雷负责,全县以区为单位组织7个捕捉分队。

7月3日夜,独1旅部队进入战斗阵地。22时,总攻开始,炽热的炮火映红了天空。主攻团第34团副团长陈俊指挥火力组猛烈射击,掩护突击队向城垣接近。该团1营副营长李拉祥率领3连突击队迅速冲到接城处。第3连长杨来有指挥突击队冒着敌火力冲到护城河边,往河上搭跳板。因跳板短延误了时间,突击队暴露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下。只见战士小张不顾敌人炮火和河里的竹签,跳进护城河肩托跳板,让梯子组迅速过河,向城墙架起梯子。12名投弹手围绕梯子两侧的百米正面,以准确的手榴弹投掷压制了敌人炮火,阻止敌人向架梯处接近,保障突击队登城。该连副连长王贵和指挥突击队迅速登上城墙。第一个登上城墙的是战士李玉祥,不幸中弹牺牲。

突击队连续登城,利用烟雾向敌人拼杀,夺取敌工事后,向三面射击,掩护全排登上城墙,随以密集火力打退敌3次反扑,稳住立足点,巩固突破口。该营主力登城后,营长吴光亮随即指挥部队向纵深猛插,击溃敌2个连后,很快接近城中心十字街口。这时,敌人以1个营的兵力在猛烈火力的掩护下向1营反扑。吴营长在指挥部队时壮烈牺牲。副营长李拉祥高喊“为营长报仇”,带领部队向敌冲锋,中弹负伤。紧急时刻,副团长陈俊带领火力组赶到,向敌猛烈射击,敌纷纷溃逃。该团1营占领敌碉堡后,协同友邻部队占领敌人弹药库,接着1营分两路向左右翼卷击。

该团2营5连在1营突破城垣的同时,也突破登城。营长孟范连指挥5连、6连沿城墙向东进攻,4连从南门进城顺城墙向东推进。在5连连长阎长先的指挥下,2班战士连克敌碉堡8座。至东门分界线时,遇敌3个连兵力据守,部队几次冲锋均未奏效。2班班长崔全禄带领全班战士绕到敌人侧后,用手榴弹加爆破,一阵轰击迫敌投降。至此,城东南地区完全被该团2营控制。

该团3营部队登城后,营长韩玉山指挥7连沿城墙前进,8连跟进,9连沿街道向左侧进攻,连续击溃西门守敌1个营的兵力,其他敌军纷纷逃到城西南的大碉堡内负隅顽抗。敌军组织50余人在火力掩护下向我反击,7连连长陈岱云带领2排战士冲入敌群展开白刃战,陈连长负伤,2排排长牺性,将敌歼灭。该营3个连队集中围歼大碉堡之敌,因敌之火力猛烈,数次冲锋、爆被均未成功。7连战斗英雄张龙锁带领6班战士趁炮火烟雾未散之机冲至敌碉堡前,将底层敌人消灭。后在43团支援下,歼灭大碉堡之敌,控制了城西南一带。

博爱县城对于攻城主力团独2旅第43团来说意义特殊,它是该团1945年对日寇反攻时,第一个从敌手夺回的城市。在战前的团党委会上,团长唐万成、政委周泉、副团长李钟玄,传达了秦基伟司令员的指示,听取了侦察情况和登城建议,后研究决定:该团1营、2营为主攻营,1营2连、2营6连为突击连,3营为第2梯队。会后,各连进行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修理准备通过外壕的跳板和登城的梯子。

7月3日下午,部队自沁阳西万村出发,黄昏时分在距博爱城约2.5公里处停下来,对北门和东北门放出监视哨,然后各营连在预定地区展开,各种火器依次进入阵地,按分工瞄准各自目标——军区配属的2门山炮,被推到东北角距城墙仅200米的几家店铺的院子里,炮口从墙外豁口伸出去,直接瞄准东北角城墙上的2个大碉堡。2个连突击正面约200公尺之内,都封锁得严严实实,所有的小炮、迫击炮则在突破口城墙内侧,构成半径50米的半月形封锁区,投弹组带着几箩筐手榴弹从突破口两侧抵近外壕,准备由登城点往两侧延伸时向城墙上投弹。一切火力都围绕着保证突击队顺利地越过水壕登上城墙,向两翼扩展。

在各种火器依次进入阵地后,3连在左,6连在右,按自己的突击顺序:火力组、投弹组、爆炸组、架设组(跳板与梯子)、突击组、支援组……在距城墙500米的玉米地里依次摆开,并悄悄地向城墙根移动。

团长唐万成、政委周泉、副团长李钟玄,就在山炮右侧的院墙边,观察城东北角突破口两侧的情况,显然敌人没有发现我们的行动。22时总攻开始,2门山炮同时开火,东北角城墙上的2个大碉堡被摧毁,返射回来的弹片从头顶呼啸而过。突然间整个博爱城沸腾起来,机枪声、呐喊声、手榴弹爆破声……震耳欲聋。在月光下可以看到3连、6连两个突击队由100米外向城墙猛扑过去。

6连的突击队是1排,最前边的突击组是2班,班长白清华带领10个人迅速登上城墙,由于架设攀登动作熟练,从开始火力急袭到登上城墙不到5分钟,创造突破城墙的新纪录。

3连的突击就没有6连顺利,架设组5个人被敌人侧射火力打伤了,眼看6连在他们右翼上了城,一种不甘落后的思想鼓舞着每一个突击队员,激发着大家的战斗积极性,突击组迅速变成了架设组,把歪倒在墙根的梯子重新扶起来,紧接着也攀上了城墙。

一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第2梯队未等突击连全部投入,就带着梯子从两个突击连之间同时登城。突击连向两翼扩大缺口,2梯队直向纵深扑过去,占领房屋,控制街道,第1梯队2个营的投入不过20分钟。当2梯队跳下城墙向城东街发展时,在城墙根敌人的迫击炮阵地上,炮还未来得及架好,就连炮带人被俘获。

战斗完全按预定的计划进行,该团2营登城后,在营长荫树贞的带领下,横扫城东北角到城东南角城墙上十几个碉堡,在城南门和34团会师,捣毁了敌军的大碉堡。1营在突破之后,在营长马振起的带领下,向城中心插进去,直扑敌人城防司令部,见前后2个大碉堡封锁着街道,战士们只好穿房而过,爆破组只将司令部前门大碉堡炸毁了一个角,敌人就停止了抵抗,高喊投降,副营长蒋连义带领战士冲进敌城防司令部,俘虏敌营长,缴获1门野炮和4门战防炮,摧毁了敌人的防御枢纽,分割了全城敌人。友邻部队也分别自南门和北门打进来,就近歼灭敌人。

拂晓时分,从西门到城西北角,敌人还在抵抗。在西北角的一片空地中间,矗立着一个3层大碉堡,碉堡的北边蹲着一门昂首北向的野炮,周围伸出5个梅花式地堡,构成了敌西北角的防守中心,2个连的兵力在据守顽抗。旅长向守志命令部队歼灭这股敌人。

3营接受该任务后,该营8连顺着西门大街两侧,迅速攻占西门城楼,然后向西北角攻击,由于碉堡周围地形开阔,敌人封锁严密,几次冲击都难以接近。最后调来迫击炮连,采用平射的方式打了3炮,就把碉堡南墙打了个大洞。在机枪掩护下,战士们乘着浓烈的硝烟冲进了碉堡,敌人纷纷投降。

34团、43团在城内分割围歼敌军的同时,其他攻城部队和地方武装除坚持阻敌增援外,也进入城内投入战斗。4日上午10时许,城内残敌全部肃清,战斗胜利结束。

此次战斗,共毙伤俘敌国民党第38师177旅529团和县保安团等2000余人;抓获敌党政军特主要头目张鸿惠、贺海晏、杜淦等20余人;缴获野炮6门、枪支弹药及大批军需物资。太行军区授予第34团3连“模范登城连”光荣称号,为5连荣立一等功,为5连2班荣记特等功,为43团荣记集体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