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27日
别让楼道垃圾堵住邻里温情
本报记者 王 倩

“家门口总飘着垃圾味,孩子路过都得捂鼻子,跟邻居提了两次也没改。”近日,有市民致电本报反映与邻居之间的困扰。
据了解,随着近段时间我市气温的不断降低,户外寒意袭人,不少业主为减少外出,将生活垃圾暂存家门口,看似守住了自家洁净,却让楼道变成了“临时垃圾站”,不仅引发邻里间的摩擦与不满,更给整栋楼的安全埋下隐患。楼道作为公共空间,既是日常通行的必经之路,更是紧急时刻的“生命通道”,杂物堆积带来的,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邻里和谐与消防安全的双重考验。
有业主可能会认为气温降低会减缓部分细菌繁殖。但据业内人士介绍,厨房残余的油污、果皮以及密封不严的生活垃圾,仍会在楼道内散发异味,成为老鼠、蟑螂的“粮仓”。尤其是我市部分一层两户以上的楼宇多密闭保暖,异味难以消散,不仅让邻居出行时倍感不适,还有可能引发呼吸道敏感人群的健康问题。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业主习惯将快递纸箱、废旧家具等堆放在门口“攒着卖”,当下天干物燥,这些易燃物品极易引发火灾。而楼道作为高层住户的唯一疏散通道,杂物堆积会直接阻碍逃生路线,延误黄金救援时间,后果不堪设想。此前就有小区因楼道堆放的纸箱被烟头引燃,浓烟封锁通道,导致住户被困,所幸救援及时才未造成伤亡,这样的教训值得警醒。
有专业人士分析,楼道堆垃圾的行为已经触碰了法律红线。《消防法》明确规定,任何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也强调,疏散通道禁止堆放物品、设置障碍物。秋冬季节天气干燥,火灾事故处置难度加大,若因楼道堆物导致消防救援受阻,涉事业主不仅需承担清理整改责任,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更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因家门口堆垃圾引发的邻里纠纷,也可能因协商无果升级为民事纠纷,最终影响邻里关系,得不偿失。
寒冷的天气不应成为忽视安全的理由。整洁畅通的楼道,是每一位业主居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邻里和谐的直观体现。让我们共同摒弃“家门口即自家地盘”的误区,用举手之劳守护公共空间,少一次垃圾暂存,多一分邻里体谅;少一处杂物堆积,多一分安全保障,让温暖与安心伴随每一户家庭度过寒冬。
上图 干净整洁的楼道卫生,离不开物业和业主的共同维护。
王 倩 摄
豫ICP备14012713号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127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