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24日

秋日絮语

□谭艳梅

晨阶覆叶九楼高,稚影临窗望我遥。

步出园门频回首,风牵秋思绕眉梢。

每天清晨六点半上班时,孩子总是打开窗户目送着我离开小区,直到我拐过楼角看不见人影,才肯关窗继续睡觉。这一次,我挥挥手转身的那一刻,这《秋晨别子》的诗句便从脑海里跳了出来,风里正裹着孩子那软软的目光。

带着丝丝凉意的秋风吹拂着我的脸颊,不像盛夏那般黏腻,也不似寒冬那样刺骨。我赶紧打电话提醒孩子:“今天还是有些凉,秋裤还得穿。”电话那头传来他含混不清的“知道啦”,声音里还带着未睡醒的迷糊劲。

这几天,小区滑梯旁的桂花树在不知疲倦地吐着芬芳,起初是零星的甜香,若有似无地钻进鼻腔,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四处寻找。接着,香气便浓得化不开了,整棵树都缀满了细碎的米黄色小花,像是谁在枝头撒了一把一把的小星星。我每次路过时,总会下意识地深吸一口气,在步履匆匆的陶醉中,顺手摘几颗放在衣兜内,让一路桂香萦绕。有一次,我看见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姑娘正拉着她妈妈的手,踮起脚尖摘桂花,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摘花花,做糕糕给爸爸吃。”我不禁莞尔,心想:要不要下班回家后也做点桂花糕,给孩儿和他爸个惊喜?

傍晚下班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远处的山峦朦胧又温柔,像被罩上了一层薄纱。风里的凉意更浓了,顺着袖口往里钻,我不禁裹紧了外套。

街边的拐角处,是全国小有名气的某品牌板栗店。每到这个时节,那里经常是排了蜿蜒的长队。要是碰到队伍不长,我总是凑上去等一等买上一包板栗,在忙碌的间隙,享受片刻美味。“板栗刚出锅,小心烫着。”接过纸袋时,服务员的提醒在耳边响起。这句话可比纸袋里的热气先暖到心里,似比板栗还要香甜几分。确实,刚出锅的板栗烫得让我直甩手。剥开那裂开的壳,板栗金黄的果肉冒着热气。我眯着眼睛咬了一口——软糯香甜,是秋日里独有的醇厚。这时,我一天所有的疲惫,也好像被这一口甜轻柔地抚平了。

街边的路灯次第亮起,暖黄色的灯光洒在身上,我感觉身上的凉意好像瞬间少了许多。想着放学回家孩子在家等着我吃饭,我便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秋风吹过,头顶的梧桐树叶子沙沙作响,有的还打着旋儿往下落,在空中划过一道又一道优美的弧线。有片叶子恰好往我这边飘落,我竟然不自觉地伸手去接,它居然就真的落在了我的手掌心。我细细观摩着它:好美!叶子的叶脉清晰得就像一幅精致的铅笔画。虽然它的边缘已经染上了一圈黄褐色,蜷曲的纹路里却依然藏着不轻易向时光低头的生命力。

回到家后,我献宝一样把叶子递给了孩子。孩子的眼睛里冒着金光,他看了又看之后,把它夹进了最喜欢的一本书里,说是想要把这个秋天留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明年的这个时候,他可又大了一岁,个子不知道又长了多少呢,说不定我得仰着头跟他说话了。

晚饭后的屋子静悄悄的,只听见笔尖在纸上沙沙划过的轻响。孩子伏在桌前写作业,我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手里攥着棒针和米白色的毛线织着毛衣。裹着凉意的秋风忽然从窗缝里钻了进来,吹得作业本的纸页轻轻掀动着。我放下正织着的毛衣,起身把窗户关得严实些——怕风大了,让孩子着凉,也忽然想起远在成都上大学的闺女,不知道那边的窗户她有没有关好。然后,我重新拿起棒针,指尖熟练地翻舞起来。

这是给闺女织的毛衣,我特意选了四股的纯棉保暖双毛线,就想织得密实些,让它更温暖些。成都的冬天也很冷,风里总是带着些潮气,是钻到骨头缝里的冰冷。我低头看着渐渐成形的衣片,每织一针都在数着进度,希望能在冬天来临前把毛衣织好。让它裹着家的暖意,就像我在闺女身边似的。

夜越来越深,台灯的光把我织毛衣与孩子写作业的影子投影在墙上,轻轻地摇晃着。桌角的桂花飘着淡香,孩子那本夹着树叶的书就放在他手边,空气里也仿佛裹着细碎的暖意。时光好像也在这一刻慢了下来,不忍心打破这分安静的甜。

原来,这秋天的日子,可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孤单的奔波与等待。它,是临窗那望眼欲穿的目送,是含在口齿间的板栗香,是含衣针脚里织进的牵挂,也是藏在时光里的那一瓣一瓣数不尽的温柔。它们,像秋日阳光里的细毛绒一样,悄悄地落在了我的心上,把那充满着酸甜苦辣的寻常日子,都捂得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