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4日
提高认知,理性看待精神类疾病
□雨 辰
今年10月10日,第三十四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为主题,清晰指明了全球共同的努力方向:消除歧视,增进理解,让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如阳光普照每一个需要的心灵。
(据《焦作日报》)
在医疗卫生知识广泛科普的当下,我们对待精神类疾病仍然没有很清醒的认识。从健康角度出发,我们要加强学习相关知识,在防病于未然的同时,也请理性看待精神类疾病的发生。
“得病门槛”其实很低,大众应提高对精神类疾病的认识。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精神类疾病与其他疾病一样,一直和我们如影随形。古人称心理有疾病的人为“心恙之人”,可见其并非现代产物。生活中,我们或许都经历过因某事而一时想不开、钻牛角尖,其实就是精神世界被不良情绪左右而出现了短暂障碍。提高认知水平,通过了解学习相关知识,学会自我排解和调整方法,是避免自身逐渐陷入精神类疾病状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得了精神类疾病并不可怕,其只是常见病的一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不随人意的事,因此产生精神波动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患上感冒、发烧这些常见病。避免长期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并及时遏制病态的出现才是关键。通过学习自我调整的方法,我们就能有效降低被精神类疾病困扰的概率;多一些关心、观察和陪伴,可以协助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早日走出心理阴影,避免状态持续下滑;提高对精神类疾病的认知水平,积极采用科学手段,我们才能尽早让自己或亲人摆脱精神禁锢。
当下社会环境,精神类疾病已不是讳莫如深的冷僻话题,多数人对待患有精神类疾病的群体也不再持歧视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因认识程度有限,有些人甚至患者家人仍对精神类疾病患者缺乏同理心和宽容度。抛弃偏见,正视这种疾病带来的危害和痛苦,并积极引导当事人接受正规的医学治疗,才是我们正面迎击精神类疾病的最佳方案和正确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