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29日
回暖与分化并存房地产转型逻辑渐清晰
□秦 秦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在精准调控政策推动下,逐步从深度调整向企稳转型,整体呈现“核心城市回暖、品质项目走俏、土地市场优化”的结构性特征。从5月降息后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量环比明显增长,到核心城市土拍总价同比提升,数据印证政策正逐步显效,止跌企稳基础不断夯实;但区域分化明显、市场信心修复滞后等问题仍存,市场正处于“政策底”向“市场底”过渡的关键阶段。
市场端的复苏呈现“核心先行、品质突围”的特点,政策减负效应率先在重点城市落地。5年期以上LPR降至3.5%后,100万元30年期房贷月供有所减少,直接降低购房成本,带动50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量环比提升、二手房带看量连续多周回升,居民中长期贷款也同步改善。同时,改善型需求占比从三成多提升至近五成,低容积率、绿色建筑等品质项目去化速度比普通项目快不少,“品质换销量”成为转型关键;全国计划新开工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改造多个城镇老旧小区的“双轨制”,也为市场注入稳定性,但区域差距仍突出,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微涨,部分三、四线城市去化周期仍较长。
需求端则面临“实际利好落地、信心尚未同步”的错位,购房成本下降推动交易回暖,但长期预期修复仍需时间。除房贷利率下调外,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让部分购房者30年总利息减少了一些,叠加“卖旧买新”补贴等政策,购房压力显著减轻,直接促成交易数据回升。然而,二季度城镇居民房价预期指数持续低迷,仅少数受访者看好房价上涨,超半数认为“基本不变”,反映政策效果向居民预期传导存在时滞,信心修复仍是后续企稳的重要突破口。
土地市场已迈出“质量替代数量”的转型步伐,土拍结构与房企拿地逻辑明显优化。今年1~7月份百城宅地成交楼面均价同比上涨,核心城市宅地成交总价提升、溢价率改善,优质地块稀缺性凸显。房企拿地更趋理性,TOP50房企新增土储价值同比增长但面积微降,资金持续向核心城市集中,一线城市楼面价同比上涨,三线城市宅地供应则有所减少。同时,地方政府通过优化容积率计算规则(公共服务设施不计入容积率),引导开发商打造低密社区,推动土地利用从“高密度开发”向“高质量生活”转变。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止跌企稳的核心价值,在于发展逻辑的重塑而非简单回归过去的增长模式。政策正构建“保障房托底民生、商品房提升品质”的双轨框架,市场从“依赖规模”转向“依靠质量”,核心城市回暖、改善需求释放、土拍结构优化等信号已勾勒出复苏轮廓。未来唯有持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稳定市场预期,才能推动房地产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真正完成从调整到企稳的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豫ICP备14012713号
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40127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