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22日
往事历历
□山阳志
我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人,在我们那代人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真是火红的年代、难忘的岁月。那时,逢年过节都要排演节目向节日献礼,借此活跃山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记得是1970年的8至9月份,我在捏掌完小读五年级。当年,由于我学习好、个子高,被选入学校的宣传队,天天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庆节文艺演出排练活动。那年秋天,记得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了一个多月,学校的文艺排练都在课余时间和晚上进行,所以每天晚上回家都在22时左右,每当我戴着草帽、披着塑料布(那时家里没有雨伞和雨衣)、踩着泥泞回家时,母亲却还在煤火台上等我。每当这时,母亲还会特意给我做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胡辣汤”(我和弟弟对此的戏称,就是一点面粉、几根菜叶,偶尔还有几块豆腐)或面条,只做一碗,且在我回来之前已经做好。见我回来,母亲便给我盛好。在那一个多月时间里,基本天天如此。现在想来,自己每天总是心安理得地吃着,从没有想到让母亲尝一口。
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要进行节目预演,检查演出队近段时间的排练成果。谁知,这天在彩排时出了个状况。当时,有个怀梆小剧目叫《全家人迎国庆》,剧中人有父亲、母亲、哥哥、嫂嫂,还有一个小妹妹。节目中那个饰演哥哥的演员,从接受角色起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始终进入不了角色,台词生疏,唱腔跑调,动作不协调,关键是马上就要上台演出,这样子肯定不行。为此,领导临时决定让我替代那个人出演“哥哥”这个角色。
试想一下,今天领受任务,后天就要上台演出,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非易事。台词好说,十几岁的孩子记性好,难不住我。最头疼的是有两段很长的唱段要唱好,且还要与老师配好弦不跑调,就没那么容易了。
为突击学好这两大段唱词,当天下午我就跟着韩文记老师学习唱词、熟悉唱腔,并结合配弦练习,掌握好过门等。晚饭后,继续在韩老师屋里跟着学习,熟记唱词,跟着老师的琴弦一遍遍练习唱腔,直到老师满意……那时,时间已经很晚了,因外面还在下雨,一个人也不敢回去,最后与韩老师挤在一张床上将就着睡了。谁知第二天黎明时分,我俩还在梦乡,母亲就找到学校,在大院里喊我的名字……
回家的路上,母亲讲,那天晚上感觉时间好长,一夜没有睡觉的母亲等了我通宵。一等再等,也不见我回来,几次到大街上也看不到我的身影;因天黑路不好,又下着雨,母亲一个人也不便出门。漫漫长夜,就这样熬着等着,一直等到天色将明时,母亲生怕我有啥闪失,才急匆匆到学校来找我。
本版来稿请发至邮箱:
jzwbxq@163.com
(请注明姓名、电话及具体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