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08日

“95后”教师与怀梆的不解情缘

本报记者 赵改玲

怀梆起源于明代前期,是豫北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及其周边地区)的稀有地方剧种。它凭借高亢激越的唱腔、质朴粗犷的表演和浓郁的方言韵味,于2006年荣列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95后”教师翟凌枫,与这一古老剧种结下了深厚缘分。

8月27日出版的《中国教师报》刊载了翟凌枫与怀梆相遇相知的故事。今年暮春,为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他带领学生调研团队前往沁阳市怀梆剧团进行考察,86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玉清热情接待了他们。

在剧团展厅中,大量历史照片和实物资料生动展现了怀梆的发展历程。赵玉清不仅详细讲解了剧种源流,还现场示范表演了经典唱段。她那高亢婉转的怀梆唱腔,让翟凌枫深受震撼,便萌生了深入学习和传播怀梆的意愿。

在排练厅中,赵玉清换上练功服,为学生示范基础动作并教唱《红灯记》选段。翟凌枫回忆道:“赵老师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眼中始终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为深入追溯怀梆根源,翟凌枫又带领团队赴沁阳市南官庄村怀梆传习基地调研。这里保存了大量老戏服、手抄剧本等珍贵资料。出身怀梆世家的七旬老人王桃向他们介绍了《吵宫》《老少换》等怀梆经典剧目。翟凌枫表示,这些根植于民间生活、情节紧凑的怀梆老戏,充分体现了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间智慧。

两次调研激发了翟凌枫对怀梆的热爱之情。返校后,他整理影像资料,融入现代视听语言,和学生一起制作了怀梆宣传片并通过媒体传播,使更多年轻人认识并喜爱这一传统艺术。他也成了怀梆的“忠实戏迷”。

暑假前,翟凌枫又赴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调研。该村艺术中心以怀梆为重要依托,长年举办多场演出,极大提振了村民的文化自信。2023年,大南坡怀梆戏荣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南坡村怀梆剧团团长赵小景,向翟凌枫介绍了怀梆在促进乡村美育和旅游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暑假期间,翟凌枫指导学生以《古韵新声:怀梆的守艺与焕新》为题,制作的视频及文创产品,参加了2025年河南省文创大赛,得到了评委的关注与肯定。最终,团队摘得大赛金奖。

翟凌枫表示,怀梆老艺人们的殷殷嘱托一直激励着他。他相信,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中,怀梆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