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01日

“福娃”入学籍是特殊教育的温暖进阶

□识途马

新学期临近,市儿童福利院的适龄残疾儿童拿到学籍,以“在校学生”身份开启义务教育之路,看似简单的身份转变,背后是对特殊儿童教育权益的扎实守护,标志着我市特殊教育在规范化发展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学籍,对普通孩子而言是接受教育的“标配”,但对福利院的残疾儿童来说,是长期以来难以触及的“刚需”。市儿童福利院主动响应“开门办院”号召,以学籍管理为突破口推进教育保障,这分主动作为,打破了特殊儿童教育“边缘化”的困境。98%的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从目标变为现实,让我们看到了不仅是数字的提升,更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公平理念,在特殊群体身上的落地生根。

不可否认,实现学籍管理,绝非简单登记造册,背后需要科学的体系支撑。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构建的“抚育+医疗+康复+特教”多部门协同机制,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专项评估小组逐一对孩子进行筛查,摸清每个孩子的身心状况、认知能力和教育需求,这种“量体裁衣”的精准评估,为后续教学和学籍注册打下了坚实基础。而针对69名适龄儿童实施的“分类编班”方案,则是把精准落到了实处。此举使得32名能适应集体学习的孩子进入常规班级,37名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享受“一人一师一方案”服务,既不搞“一刀切”,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中成长。

在资源保障上,“免费+补充”的模式同样充满温度与智慧。教育部门免费提供培智教材,解决了基础资源问题;福利院再根据孩子的个性需求,补充教学用书、练习册和日常用品,形成了“政府保基础、机构补个性”的完善体系。这种模式既落实了教育惠民政策,又避免了资源浪费,让每一分投入都能精准服务于孩子的成长需求,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首批“福娃”入学籍,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不仅让福利院的孩子有了“学生”的身份认同,更让特殊教育摆脱了“自办自管”的局限,融入了全市教育发展的大体系。这种规范化、精准化的探索,为更多特殊群体接受优质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温暖举措落地,让每一个孩子,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是否有先天缺憾,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拥有平等成长、逐梦未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