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28日

从车轮到心尖,藏着最动人的守护

——记温县应急救援服务中心队员张小路

本报记者 朱颖江

他不是超人,却总在危急时刻“驾”临:营救被困车辆,寻找走失老人,抗洪救灾现场有他奔波的身影;安全课堂上,他温暖的笑容更让人心安。他叫张小路,是温县应急救援服务中心的一名队员,更是万千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员。他以平凡之躯践行志愿精神,用每一次挺身而出的行动,默默守护着群众的财产安全与生命安康。

从运输到救援

初心在危难中闪耀

张小路今年39岁,自2003年进入运输行业,一晃已过去20余年。从最初跟着别人跑车的小年轻,到后来独自驾驶货运车辆,再到成长为车队队长,最终创办公司,车轮滚滚向前的这些年里,他靠自己闯出了一番事业,也在这条路上见证了无数人情冷暖。

做运输的人,最怕的就是车辆出故障。车在路上跑,遇上堵车无非是耗费些时间;可一旦车辆发生故障,尤其是赶上雨雪等恶劣天气,人被困在路上,那种焦急真是让人坐立难安。张小路是温县人,在跑运输的日子里,常能看到温县应急救援服务中心的队员们为司机群体提供义务帮助——这分温暖,也在他心里悄悄埋下了一颗“守护”的种子。

8年前,这颗“救援”的种子生根发芽,张小路正式加入温县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开启了“运输事业”与“应急救援”并行的人生。

“每一次直面灾害,都更懂‘守护’的重量。”张小路的救援履历,写满了惊心动魄与义无反顾。河北涿州洪水救援现场,他蹚着浑浊的洪水转移受困群众;北京、山西洪水中,他驾驶救援车穿梭在断壁残垣间运送物资;山火扑救时,他顶着高温搬运灭火设备,哪怕汗水浸透衣衫、双手磨出血泡也毫无怨言。“大自然的力量很震撼,但只要能多救一个人、多帮一点忙,再苦再累都值!”谈及这些经历,张小路的眼中满是坚定,这分自豪感,是无数次救援后沉淀在心底的勋章。

从抢险到服务

爱心在细节处升温

在张小路看来,应急救援不仅是“大灾大难前的冲锋”,更是“日常小事里的守护”。7月7日,温县子夏大街新中医院附近的人工河里,两辆共享单车被恶意扔进4米深的河水中。接到协助打捞的请求后,张小路立刻和队员携带装备赶到现场。闷热的天气里,他们一次次潜入水中,最终成功将共享单车打捞上岸。临近午饭时间,共享单车公司提出请大家吃饭表达感谢,却被张小路和队员婉言拒绝:“我们是公益救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我们的纪律,也是我们的底线。”

这样的“小事”,对于张小路来说不胜枚举。今年3月2日,因降雨导致路面湿滑,车主刘女士的汽车不慎陷入农田中,进退两难。接到求助后,张小路迅速驾驶专业救援车赶到,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稳稳将被困汽车从泥地中拽出,让刘女士感动不已。7月17日、18日,他更是连续参与两起走失老人搜救行动:先是连夜协助寻找两名走失老人,紧接着又加入由该中心主任张彦兵带队的9人救援小组。为寻找走失的老人,他们驾驶7辆车,以老人家为中心,在孟州市、洛阳市等地展开拉网式搜寻。夜色深沉,疲惫袭来,他们却没有停下脚步,最终在次日6时,于洛阳黄河老桥成功找到老人。当看到老人平安无恙的那一刻,张小路和队员悬了近6个小时的心终于放下,欣慰的笑容在晨光中格外温暖。

从旁观到加入

奉献精神在传承中延续

“爸爸是超级英雄!”提起张小路,16岁的儿子满眼崇拜,10岁的女儿更是骄傲地向同学介绍:“我爸爸能在洪水中救人,还会给小朋友讲课!”这分家人的认可与支持,是张小路投身救援事业的坚强后盾。每当他接到救援任务准备出发时,妻子总会默默帮他整理好装备,叮嘱他注意安全;孩子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他,画一幅爸爸救人的画,或是在他回家后递上一杯热茶。

除了参与一线救援外,张小路还积极投身安全知识普及。今年暑假,他和队员走进乡村,为孩子们带来防溺水、防电等安全知识讲座。课堂上,他用生动的案例、易懂的语言,将安全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孩子,为孩子们筑牢暑期安全屏障。“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重视安全、学会自救,这也是一种救援。”张小路说。

多年的坚守与奉献,让张小路收获了“最美志愿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2023年河南省及焦作市抗洪抢险水域救援技能大比武中,他凭借出色的技能和顽强的作风,被评为先进个人。面对荣誉,张小路说:“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整个救援团队的,也是大家对我们公益救援事业的认可。”

如今,张小路在工作之余,将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救援事业中:积极参与日常集训,主动投身各类应急救援行动;即便因工作原因无法亲临一线,他也会为奋战在前方的队员提供物资支持,以资金保障筑牢后勤根基。

从运输车辆的车轮,到救援车辆的车轮,改变的是行驶的方向,不变的是他对责任的坚定坚守与对公益的赤诚热爱。张小路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身边更多人加入应急救援队伍,让这分守护的力量在温县大地上不断传递、生生不息。

上图 应急演练前,张小路(左)和队员在做准备工作。

本报记者 朱颖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