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5日
在自己的桃花源里做自己
□木 子
熬过了酷暑,盼来了立秋,在阵阵惬意的微风中,吹散了多日来的燥热,只剩下宜人。更庆幸的是,陶渊明和他的作品再次意外闯入我的视线,更如锦上添花,让我雀跃不已。从他及其作品那里,勾起我那颗蠢蠢欲动不安分的心,在“钢筋水泥”中待了太久的我破切地想要走出去,在青山绿水间汲取营养,优美地做个自己心中的模样,遂重燃起斗志,再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不是就是我现在的心境呢?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想要逃离却无处可逃。当再次与陶渊明邂逅之后,豁然开朗,在自己的桃花源里做自己,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些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焦虑、家庭事务中的不顺心、工作上的种种压力,让我时时崩溃,承受着压力与苦闷。所以,我需要滋养,需要松弛感,需要找到一个喜欢的活法,用新的方式来打开眼前的世界。所以,在有压力时,在事事感觉不顺心时,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厌倦时,读读《桃花源记》,读读陶渊明的诗文,我找到了不一样的感觉。
与陶渊明的再次交集,让我从他的诗集中再次找到了对生活的热爱。或许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更向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又或许本就热爱那大自然的归处,我的理想生活,大概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自己的桃花源里,清晨被鸟儿的歌声唤醒,夜晚透过窗户看着璀璨的星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朴素地、诚实地享受当下生活。对,就是这样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苏东坡是他的头号粉丝。
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是不是让人羡慕?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或儿女绕膝享受合家团圆的欢愉,或孤身一人静享一个人的寂寞……总之,顺其自然,认真地享受当下就好了。你会发现,这样反而豁然开朗,眼前一片清明,还会发现之前根本没有注意到的生活之美。在自己的桃花源里优美地做自己,漂亮地活在当下。
所以桃花源在哪里?我们各自有答案。在大都市里享受生活的便利、科技的发达,这可能是你的桃花源。在纯朴的田园中,或许生活不是那么便利、科技也没有那么发达,但开窗即是青山绿水,耳边是鸟鸣虫叫,那是不是也是他们的桃花源?陶渊明告诉我们,和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吧,人生不管怎么选,都可能会有遗憾。在田园你会觉得,名利场中非常好;在名利场中,你可能觉得不如田园生活……人生就是这样,怎么选那个没过上的生活,都会被自带滤镜地去美化它。但不管如何,人生路上的十字路口,选择会把人分成不一样的处境,如同现在的你我一样。
所以,我选择在短期内,在青山绿水间,优美地做自己。不管是吸收山川之灵气也好,还是释放情绪也罢,能在独属于自己为数不多的空闲时,在青山绿水中走一走、看一看,心灵得到极好的蔚藉,那种惬意与舒坦无以言表。“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世界上有许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孤独,增加了风景的内容”,一篇写空中楼阁的文章让我记忆犹新。而当我奔赴于山地间时,心里的那股念头尤其强烈——那或峻秀,或挺拔的山地间,是因为有了我的存在而熠熠生辉,就像那小屋一样,我自是那山中风景的一部分。
同样,我也选择在自己的桃花源里优美地做自己,用生性洒脱的率真直面自己的内心,不违心,也不拧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无法掌控的事太多,尽力就好,一辈子就活一次,可有、可无、可去、可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即便暂时实现不了,也能在自己的桃花源中过着平淡的生活,珍惜当下、享受当下,用自己的方式定义自己的生活,努力、漂亮地活着……而我,自然是那桃花源中一处无可替代、最美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