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5日

慷慨赴国难 碧血洒怀川

——追忆八路军在焦作地区牺牲的团以上干部

□吉怀儒

怀川大地若有记忆,定会记下这难忘的一幕,也定会记得这个老将军的矫健身影:他曾指挥“上甘岭战役”,他是共和国上将,他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就是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治委员、中顾委常委,曾三次到焦作并参加过收复孟县(今孟州市)的李德生将军。特别是在1991年9月中旬和次年9月上旬,老将军两次到焦作,他走访旧战场遗址,看望老区人民,祭奠革命先烈。老将军在孟县视察时,特意给大家讲起,在第二次收复孟县时,牺牲在这里的好战友、副团长张林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本报与读者一起追忆革命战争时期、八路军在焦作地区牺牲的团以上干部暨先烈的英勇事迹,以寻根励志、寄托哀思!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总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也应该时常回顾我们先辈走过的路,反思先辈的牺牲与奉献。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了焦作人民的翻身解放,先后有6000多位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太行八分区老2团、决7团等部队指战员也有1000多位血洒疆场。查阅有关史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在焦作地区牺牲的团以上干部就有多人,他们是: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第45团团长李东文、陈天林,太行四分区第47团团长江春贵,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19团副团长张林先,太行四分区新47团副团长祁世尊,太行八分区第2团参谋长铁夫、第7团参谋长古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们用自己的牺牲和奉献,给我们打下一个崭新的共和国。我在烈士陵园中看到,他们的身后只是一抔黄土、一块碑石,留给我们的却是幸福安康、歌舞升平的大好河山!

今天,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当我们回忆起这一段历史,总会一次次被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什么是伟大抗战精神?无数在焦作战斗过的英雄已经用生命与鲜血作了最好的诠释。

李东文:身先士卒 以身殉职

李东文,1916年生,安徽霍邱人。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久经战阵,6次负伤。1945年10月初,任八路军太行八分区第45团团长。不久,他带领部队参加解放沁阳城的战斗。在战斗的第一阶段,该团部署在城东南的冯翊村、李大人庄、花园村和肖庄一线。为取得第一手战地资料,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他不顾疲劳,日夜操劳,亲临前线侦察地形,绘制作战地图。一天,他与参谋人员外出侦察,在西王召村豆地,他趴在地上,一面手持望远镜观察地形地物,一面让参谋绘制出敌军工事布防图。就在侦察活动即将结束时,他被敌人子弹击中胸部,当场牺牲,英年29岁。

江春贵: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江春贵,1909年生,安徽六安人。幼年父母双亡,跟随叔父长大。1932年春,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冬,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随红25军留在当地坚持反“围剿”斗争。1934年随红25军北上抗日,11月抵达陕南。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太行四分区第47团团长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江春贵随八路军第129师256旅补充团到修武开辟根据地。部队离开时,身为连长的他作为武装骨干被留在焦作,坚持道清铁路沿线的游击斗争,后任八路军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2大队营长等。1938年12月4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许河事件”,伏击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武装,他率1营掩护部队突围,转移到山西陵川。1943年9月,根据太行区党委指示再次赴修武地区,成立修武县抗日县大队并任大队长,多次参加对日伪军的作战。1944年10月,敌14旅排长陈安江率80余名伪军及8挺机枪、数十支步枪起义,上级任命陈为大队长,江春贵改任副大队长。他以党的利益为重,毫不计较个人得失。1945年8月,县大队升编为修武县独立团,他任团长。其间,对自身要求严格,训练刻苦,作战机动灵活,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丰富的指挥作战经验,多次受到军分区战报表扬;曾在焦庄战斗中被敌子弹穿透两颊。1945年10月19日夜,他率独立团参加了第二次解放修武城的战斗。20日2时发起冲锋,仅10分钟就登上城头,歼敌210人,生俘敌县长王毓忠,缴获大量武器装备。1946年春,江春贵因肺结核病恶化,加之战伤复发,经抢救无效逝世,英年37岁。

张林先:冲锋陷阵 战场牺牲

张林先,1921年生,四川苍溪人,中共党员。早年参加红军,参与长征,敢打硬仗、智勇双全,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19团副团长。1946年1月19日,在第二次收复孟县战斗中牺牲,英年25岁。

1946年1月中旬,张林先随队参加第二次收复孟县城的战斗。1月17日晚,由第3纵队7旅所属的19团(团长李德生、副团长张林先)等部队逼近孟县城。18日夜,第19团自北门进攻,20团自东门进攻,21团埋伏于西虢一带,阻击西来增援之敌,孟县独立营在城伯堵溃。23时,第7旅和孟县独立营发起总攻,张林先指挥第19团1营从城西北角突入城内,一鼓作气,将敌军压缩到点将台和钟鼓楼处。敌军依仗其制高点,用火力掩护,几次向7旅反扑,企图收复失地,均被击退。

19日拂晓,李德生指挥第19团2营和3营9连、11连指战员,由副团长张林先带领,以房屋为屏障,凿壁穿墙,步步向钟鼓楼逼近。钟鼓楼高23米,平面面积110平方米,系砖石结构,因建于城内十字路口,楼下城面开阔,易守难攻,攻城部队难以接近。第20团自东门进城后,集中火力向钟鼓楼扫射,将敌人火力压下。张林先指挥爆破手,迂回靠近钟鼓楼,拉开导火索,爆破手与钟鼓楼守敌同归于尽,张林先也身负重伤,英勇牺牲。第19团迅速占领钟鼓楼,俘虏敌军。尔后,第19团2营、3营速返身增援攻打点将台的1营。国民党守敌见钟鼓楼失守,遂缴械投降。10时整,孟县城第二次获得解放。

古中:战场拼杀 英勇献身

古中,1913年生,河北景县人。小时家贫,无力求学,被迫到北平(今北京)当学徒,受尽资本家的剥削与欺凌。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毅然离开北平参加八路军,投入抗战的洪流。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班长、排长、连长、旅部作战参谋、副营长、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第7团参谋长等。1945年11月7日,他带领部队在解放沁阳城战斗中,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指挥。他首先带领该团1营攻克敌泰山庙据点,集中优势火力压制住敌人,摧毁其设防坚固的工事,歼敌1个连。随后率1营转战东关村,参加截击围歼李端章先遣军第1团的战斗。其时,敌我短兵相接,白刃血战,战况异常惨烈。当他身先土卒奋力与敌人拼杀时,不料身后突然窜出几个敌人,用刺刀狠狠向他刺来,他壮烈牺牲,英年32岁。

铁夫:军中铁汉 烈士永生

铁夫,1918年生,吉林东宁人。早在学生时期,他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33年参加东宁抗日救国军,进行抗日救国宣传。1938年6月,由董必武介绍到延安抗大参加革命。1942年9月,经陈锡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抗大学员、班长、教育参谋、训练参谋、太行八分区2团参谋长等职。

铁夫参谋长直率热诚,作战英勇,联系群众,洞悉兵心,被人称为“浑身是胆的铁汉子”。1945年8月15日,第2团奉命攻取日伪军盘踞的博爱县城。战前,他积极协助团长陶国清到前沿侦察敌情,精心制订作战方案。战斗中,他奋勇当先,亲临一线指挥,带领指战员多次击退妄图突围的敌人。为尽快歼敌,他在枪林弹雨中登上房顶观察,与团长研究采取爆破加火攻的办法,炸毁了敌军炮楼,迫使敌军东逃被歼,于16日解放博爱县城。此次战斗,创造了我军以少胜多,一个团一次战斗打死、生俘日军最多的战例,获中央军委表扬和太行军区通令嘉奖。

随后,部队转锋回族村庄大辛庄。为争取“兴亚回教青年团”起义,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并同该村土顽头子进行谈判。太行八分区司令员黄新友给大辛庄“兴亚回教青年团”写了亲笔信,指出:抗日战争就要取得最后胜利,你们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爱护村庄、民众和“兴亚回教青年团”的官兵,不要作无谓的牺牲。但他们阳奉阴违,边谈判边用冷枪射杀我军战士,我军时有伤亡。为执行民族政策,我军极力克制不予还击,待其觉悟。爱兵如命的铁夫,建议团长两手准备,并主动请缨到前沿察看地形。当时,他的周围不断飞过敌人从寨墙上射来的子弹。一个战友提醒:“老铁当心!身体再低一点!”他顾不上回答,只顾抓紧时间观察。枪声愈来愈密,铁夫仍然置之度外,就在这刹那间,一颗罪恶的子弹射中了他,他倒卧在血泊中。直到战士把他抬上担架,才从他手里取回那紧握的望远镜,被紧急送往后方临时医院救治。手术后,他脸色苍白,护理人员喂他的仅是几口小米汤。后因感染,伤口恶化,生命垂危时,他使劲睁开布满血丝的双眼,向围在身旁的战友说:“告诉同志们,紧跟着党,我们一定能胜利!”就这样,我们的铁夫参谋长永远离开了,英年27岁。

2009年9月,铁夫当选“3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焦作英雄模范人物”;2016年7月,被“时代丰碑”焦作英模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表彰为“时代丰碑”焦作英模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