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5日
【寻味焦作·味知苑烤鸭】
一口酥香里的
城市味觉记忆
本报记者 陈东明
味知苑烤鸭。
本报记者 陈东明 摄
在焦作的饮食图谱里,烤鸭从来不是简单的一道菜。它像一枚味觉邮票,印刻着城市的饮食变迁,也串联起几代人的烟火记忆。
焦作人吃烤鸭要从那段国营餐馆的岁月说起。当年的国营服务公司敢为人先,在全省率先将北京烤鸭技艺引入焦作,创办了第一家国营烤鸭店。铁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挂炉中肥美的鸭坯渐渐染上焦糖色,油脂滴落的香气漫出店门,成了街头巷尾最勾人的信号。这一口跨越千里的酥香,不仅让焦作人初识烤鸭的妙处,更让这道外来菜肴在这片土地扎了根。从此,焦作稍具规模的酒店、餐馆里,烤鸭成了宴席上不可或缺的“硬菜”,是待客的体面,也是寻常聚餐的欢喜。
时光流转,烤鸭在焦作的滋味愈发醇厚,而“味知苑”的出现,让这分醇厚有了更细腻的表达。自成立以来,“味知苑”便执着于烤鸭这道传统名菜的挖掘与打磨,仿佛一位潜心的匠人,在传承中琢磨新意,在新意里守着本味。其旗下的丰收路大师店,更是将这分执着推向极致,每一个环节都透着“讲究”二字。
“味知苑”对烤鸭工艺的追求可谓极致,选用生长周期在40天左右的优质北京填鸭,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宰杀、去除内脏、清洗、充气、烫皮定型、挂糖、风干、冷冻排酸、二次风干、二次挂糖,直至鸭皮紧绷,表皮微微发黄,才达到烤制标准。然后,挂入温度达260摄氏度的鸭炉内,由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师傅进行烤制。烤制过程中,师傅会根据鸭子的上色情况不断变换位置、及时撩制,使其上色均匀、外形饱满。最后经过高温爆皮,让多余的皮下脂肪在高温炙烤下迅速融化,使鸭皮更加酥脆。大约90分钟后,烤鸭出炉,经验丰富的片鸭师会以最快的速度把烤鸭端至客人面前。先片下鸭胸脯中间的鸭皮,配上软糯的蛋糕;再把鸭腿上的肉片成大小均匀、厚薄一致的片,片法讲究皮肉相连,均匀地摆在盘子里;最后把鸭胸脯肉垫在下边,把鸭皮用刀拉成1厘米宽的条状盖在上边。整个片鸭过程要在3分钟至5分钟内完成,以保证烤鸭的最佳口感。这分对细节的苛求,源于“味知苑”每只烤鸭都由10年以上经验的挂炉师傅的精心烤制,真可谓“一只好烤鸭,10年真功夫”。
更值得一提的是,“味知苑”酥皮烤鸭的特色吃法,其低脂少油,皮酥肉嫩,已达到入口即化的水准。一种吃法是“一口酥”,选自烤鸭之精华——鸭皮,其香甜可口,趁热吃口感最佳。还有一种吃法则是蒜泥解油腻,可将鸭肉沾蒜泥,加蘸酱、葱丝、黄瓜条,用荷叶饼卷起食用,在咸鲜中增添了一丝辣意,风味更为独特。此外,搭配开胃消食的山楂糕条一并食用,更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味知苑大师店早已超越了一家餐馆的意义。它是本地人招待亲友的“味觉地标”,也是外来食客探寻焦作风味不可错过的一站。炉火依旧,香气如常,从国营烤鸭店的第一炉炭火,到“味知苑”里不断迭代的滋味,焦作烤鸭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每一口酥香里都藏着这座城市对美食的热爱与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