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04日

从底层逻辑看房地产市场发展:政策与市场的博弈演进

□秦 秦

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根植于制度设计与市场机制的动态平衡。土拍制度决定开发成本结构,备案制度影响价格形成机制,按揭制度塑造金融杠杆模式,三者共同构成市场运行的核心框架。当前,随着政策迭代与市场分化,这一框架正呈现出“核心城市市场化、非核心城市政策主导”的二元特征。

土拍制度,从全面调控到结构性分化的竞争格局。土地出让规则的演变,深刻影响市场竞争充分性。2021年前,“限地价+竞配建”模式普遍实施,如临沂市“双限一竞”政策将溢价率限制在15%以内,通过行政干预抑制过热。但2023年后,随着土地市场遇冷,多数城市恢复“价高者得”机制,仅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保留限地价政策。当前土拍呈现显著结构性特征: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激烈,2025年一季度多地出现溢价率超100%的“地王”,而三线、四线城市土地流拍率居高不下。

以我市为例,其土拍市场呈现“核心区域市场化、非核心区域政策主导”的分化特征。今年4月,我市马村区东海大道某仓储地块以底价799.59万元成交,容积率仅0.8,反映出非核心区域需求疲软;而示范区世纪路住宅地块溢价成交,周边配套完善,吸引开发商竞逐。这种分化印证了“核心城市市场化、非核心城市政策主导”的二元格局——核心地段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非核心区域则依赖政策引导开发方向。

备案制度,从价格管制到分类管理的政策转向。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制度的本质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但执行力度因城施策。早期政策如2010年扬州模式要求严格按备案价销售,6个月内调价幅度受限,具有典型的价格管制特征。2024年以来,政策出现显著分化:郑州、兰州等城市取消价格备案,允许自主定价;深圳、三亚仍执行调价超15%需重新备案的限制,上海、杭州通过“三价合一”强化监管。我市的备案制度改革具有代表性。2024年12月出台的《焦作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取消新建商品住房价格调控限制,开发商可自主定价并按实际售价备案。存量房备案则聚焦交易流程管理,未设置价格限制,更多体现信息公示功能。

按揭制度,市场定价与政策调控的混合机制。按揭贷款作为市场化金融工具,长期受到政策调控影响。2024年取消全国统一利率下限后,商业银行可根据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客户风险动态调整利率,2025年5月LPR下调后,首套房贷利率最低达3.05%(LPR-45BP),体现市场定价特征。我市的按揭政策执行全国统一框架,同时体现区域差异化。2025年5月起,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降至2.6%,商业贷款利率最低可达3.05%,首付比例统一为15%。这种“市场定价+政策调控”的混合机制,既通过LPR浮动调节资金成本,又通过公积金政策定向支持刚需,形成“核心城市市场化定价、非核心城市政策托底”的格局。

从底层逻辑看,房地产市场的演进本质是政策与市场的博弈。核心城市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非核心城市依赖政策工具托底稳定,而焦作等城市的实践表明,这种二元格局下的区域政策创新,正成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变量。未来,随着“好房子”标准的落地(如层高不低于3米、绿色智能建造),市场竞争将从价格转向品质,政策调控需同步从“短期维稳”转向“长期赋能”,最终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