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5日

平凡的李善德

——读《唐朝的荔枝》

□薛凯敏

这种精神,只有李善德才有。

只有李善德知道,努力并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成功。所以,他就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找资源,规划线路。

这就是李善德的执着。

执着的精神好不好,权且不论,但执着的那种力量确实让人佩服。

李善德是《唐朝的荔枝》中最小的官吏,在唐朝那些官员的花名册中,有没有他的名字还有待考证,但李善德做事认死理,能做事、敢做事、会做事,“咬定青山不放松”,实在令人敬佩。

马伯庸的这本书一下子火了起来,其原因无非有三:

一个是“位卑不敢忘国忧”的问题。李善德在长安的官场中位卑如苔米,就是一个采买的小官吏。当别人给他挖个坑,异想天开地让他到岭南去办运荔枝的“大事”时,他倍感荣幸,真以为自己捡到了个宝,真以为自己成了钦差大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是如何办事的问题。到达岭南之后,李善德立刻投入工作,实地考察——亲赴岭南瘴疠之地,记录不同荔枝品种的保鲜差异;对照实验——设计四条驿道+同规格层瓮,派出几十名骑手、近百匹马带着装满荔枝的双层瓮分四路出发。与胡人交往、与种植户拉关系、与府衙打招呼,这些都是在为工作做铺垫。这些工作做好后,他又谋划千里运送的路径,弄来双层瓮延长荔枝保鲜期,征来马匹加快运输速度,人员演练保证驿站之间无缝衔接……一次次演戏,一次次整合,一次次删繁就简,终于让他把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弄成了可能。

再一个就是从不放弃。路线图和运输方案让他胸有成竹,看到了希望。回到长安找各衙门出钱出力协调时,各衙门推诿扯皮,谁也不愿意让“干事者干成事”。“你若干成,别人不都是窝囊废?”眼看宏图落空,却遇贵人相助——鱼常仕的出面干预,让看不到希望的李善德若稻草救命,却不知这背后藏的却是功过之争。

《唐朝的荔枝》看似离现实很远,却是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一是从主题思想上更像是在讲一个励志故事,传递给人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积极向上的精神。二是在告诉人们一件事情的成功,除了个人努力之外,团队作战尤为重要。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是一个人所能掌控的,所以要荔枝运输成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每个个体都是利益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三是机遇。李善德之所以能够成功,机遇把控得十分到位,既把控住了鱼常仕贪功心切的心理,又把控住了右相杨国忠独占其功的心理和左相之间的矛盾,更欲借机除掉右相——看似一场运荔枝的闹剧,其实就是一场宫廷之中的争宠之争。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人的命运,更是一个王朝的命运。

我们不必成为李善德那样的诚实之人,因为那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但我们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麻木的看客。

读书让人明白,每个人穷尽一生也只是历史的尘埃,但每一粒尘埃又都是组成历史烟尘的一分子。平凡,恰如尘埃。承认自己的平凡不可耻,可耻的是在平凡中丢失为人的基本良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一个朝代的悲哀。

在这个追逐“荔枝”的时代,人人都是荔枝使,个个不如李善德。

“这荔枝运输,当真值得?”若是李善德,你会有这种精神吗?

 

投稿邮箱:1579616793@qq.com

(请注明姓名、电话及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