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8日

线上线下同款不同价老人线下消费总“吃亏”

本报记者 梁智玲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多数商家都推出了线上优惠套餐或代金券优惠,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然而,对玩不转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通过各平台比价、线上团购、扫码点餐等能得到优惠的消费方式,仿佛一道道鸿沟,横亘在他们和数字化时代之间。为此,不少老年人直言,出门消费有些不方便,还有“线下消费只能吃哑巴亏”的失落感。

趁着暑假孩子们都有时间,居住在解放区的杨女士家里实现了大团圆。上个周末,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女儿都带着孩子回来团聚。“孩子们都从外地回来过暑假,我们老两口带着他们到饭店聚个餐。”杨女士和老伴商量。这本来是件高兴事儿,没想到最后在付钱时却让杨女士心里有些不高兴。

为啥不高兴?原来,杨女士准备付钱时,看到账单显示总价为726元,女儿通过搜索线上团购发现,基本相同的菜品,总价只要498元。女儿找到饭店相关负责人,希望按团购价结算基本菜品,多出的菜品另外算。最终,在双方协商下,饭店也给予了一定优惠。“吃了不会用手机团购的亏,智能化时代,老年人还是得多学习。”杨女士说。

其实,在生活中,杨女士和老伴因为不精通智能手机,不会用线上团购,还有过类似的“吃亏”经历。“家门口超市、水果店有时也会推出线上团购活动,我们因不会操作手机,只能按原价购买商品。听年轻人说,鸡蛋、面条、卫生纸等生活用品在线上购买都有优惠。”杨女士说。

不仅仅是线上团购,老年人到家门口就餐,也感受到了诸多不便。家住市和平街的孔女士说,她带着9岁的孙女到家门口的土豆粉店吃饭,因不会使用“扫码点餐”,只能拿着现金排队,等了很长时间,显得十分被动。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餐饮店推广使用的小程序点单,也成了老年人外出就餐的“门槛”。一些老年人感慨跟不上时代了,出来吃饭不仅要付比线上高的价格,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实在不行就让儿女陪同前往。

今年37岁的王女士是一名线上消费达人,近年来,她几乎没在线下购过物。她说,近几年养成了线上消费习惯,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线上购物节约时间,二是线上购物确实能省钱。她打开一个团购APP,举了这样的例子:“线下58元的蛋糕,线上团购只需要48元。点点手指,就能省下10元。”

对于年轻人来说,薅商家的“羊毛”似乎已成为一种便捷、实惠的生活方式,而对那些本就被隔在“数字鸿沟”之外的老年人来说,线上线下同款不同价的消费现象,让老年人钱包“受损”的同时,也让他们倍感失落。对此,我市一名法律从业人员说,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及公平交易权。这种线上线下同款不同价的消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商家在面对老年消费群体时,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告知他们线上线下存在的价格差异,让他们能够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作出选择。

我市一家餐饮店的工作人员说,对于商家来说,年轻人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如今互联网用户逐渐增多,商家在线上推广促销是大势所趋。商家在网络平台上推出优惠、秒杀活动,不仅能扩大传播面、增加客源,还可以省下一部分广告费用。而商家在店内使用扫码点餐,不仅可以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点餐效率,还可通过后台数据统计热销菜品,调整运营策略。她建议,在数字化迅猛发展的当下,商家在为顾客打造线上消费平台的同时,也要保留线下消费渠道,充分优待老年人,为他们营造舒适的消费场景,让老年人在消费过程中体会到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