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8日

不一样的《论语》

主讲人:李乐观

扫描二维码

收听《论语》

精彩解读

【原文】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译文】

朋友间馈赠礼物,即便是贵重的车马,只要不是祭肉,接受时不用行拜谢礼。

【评析】

本章讲述接受馈赠之礼,表达了夫子隆礼轻物的高贵品质。

古时的车马,乃是大夫以上贵族的标配,是其身份的象征。夫子曾担任鲁国的司寇,因而有属于自己的车驾。弟子颜回去世后,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夫子将车子卖掉,从而为穷困潦倒一辈子的颜回置办一副棺椁,以求厚葬。尽管夫子钟爱颜回,但这次没有同意。因为他知道如果卖掉车马就要步行,作为大夫,这不合于礼。由此可知,彼时的车马意义非凡。

《礼记·玉藻》篇记述:“君赐车马,乘以拜。”只有国君才能赏赐车马,其他人没有这个资格。但随着周礼的破坏,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竟然也有了车马之馈,但仍属于极为贵重的奢侈品。《礼记·坊记》云:“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父母在世时,向别人赠送礼物,不得馈赠车马等这样的重器。

那么,既然车马如此贵重,夫子为什么把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呢?这源于周王朝分送祭肉的制度。彼时,祭祀宗庙的肉叫膰,祭祀社稷的肉称为脤(《左传·成公十三年》里有“祀有执膰,戎有受脤”之说),一般只有在位的大夫才能参与祭祀并得到国君分赐的祭肉。夫子在“隳三都”运动失败后,正是看到鲁君祭祀时违背了礼制,没有按惯例将祭肉分赐给大夫,这才决定离开鲁国。故而,夫子不拜受车马而拜受祭肉,这绝不是一块肉的问题,而是祭肉背后所承载的那君臣之礼。

(第2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