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1日
战士何惧日寇狂扛枪卫国保家乡
——焦作人民武装抗日斗争故事选
□吉怀儒
上图 道清抗日游击队政委程明升。
上图 华北抗日游击军司令员郭大佛。
下图 道清抗日游击队成立地——修武磨石坡韩秩吾故居。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怀川大地处处都是抗击日寇的战场。尤其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战场开辟后,每一个村庄都是消灭敌人的战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焦作各地的游击队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他们擒日寇、杀汉奸,断敌交通线,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痛击日伪军。在日寇最嚣张的时期,使人民群众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道清抗日游击队:
神出鬼没歼敌寇
1938年2月18日,日寇第14师团沿道清铁路线西犯,陷修武。19日陷焦作,20日陷博爱,21日陷沁阳、济源,22日陷孟县,23日陷武陟,3月5日陷温县。日军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残杀百姓,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
2月18日,时在焦作活动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朱瑞,率中共晋冀鲁豫边省工委和豫北特委离焦西撤,留下豫北特委委员程明升、刘聚奎等人,在当地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政权,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面对日寇暴行,人民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参加抗日游击队,道清抗日游击队随之成立,也是焦作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道清游击队指战员凭着地形熟、人缘好、有群众基础的诸多优势,积极投身抗日战争,配合主力部队,在道清路两侧多次袭击敌寇,给日伪军一次次打击。他们扒铁路、断公路,破坏敌人的运输线;反封锁、搞物资,支援根据地,为八路军输送兵源,成为焦作地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一支重要武装。
道清游击队第一次出击是在焦作至李河的公路上,为了破坏日寇的行动计划,他们连续挖断数段路基,使敌人的运兵车望而却步、无法通行。第二次出击是游击队沿太行山西进,准备破坏焦作西边的铁路,途中与搜山的日寇遭遇。游击队迅速占领附近的山头,奋勇阻击,击毙日寇多名。鬼子摸不清虚实,不敢恋战,溃败而去。这是道清游击队第一次与日军正面接触且赢得胜利,创造了焦作地方抗日武装第一次击败日军的纪录,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周边村庄的群众抬着猪、羊和慰问品,敲锣打鼓,到游击队驻地慰问,参军的青年也日益增多。
道清游击队指战员审时度势,不打无把握之仗。他们频繁活动于修武、武陟、焦作一带及道清铁路沿线,打敌伪、诛汉奸、剿土匪,多次破坏修武至获嘉、修武至待王、焦作至李河之间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线,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日寇多次调动兵力到当阳峪山口和山门河口,企图向我后方根据地攻击,但都被道清游击队进行了有力阻击。
在李屯战斗和道清铁路大破袭战斗中,道清游击队指战员奋勇当先,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延缓了日寇进攻潼(关)洛(阳)、南下华中的计划。道清游击队还曾一度攻入焦作市内,占领了东马市街(今新华街),给日伪军以重创。游击队在敌人据点周围开展打击汉奸、维持会的活动,迫使敌人不得不龟缩在修武、待王等据点内,减轻了敌寇对人民群众的危害。游击队反封锁、搞物资,设计将焦作伪公安局长冯子录的父亲抓到山上当人质,迫使冯子录如数交出光洋2000元、奎宁100瓶、碗3000个,送到太行山上,解决了八路军暨后方军民亟需的医药等物资。
1938年6月4日,道清游击支队(即道清支队,道清游击队改称)配合八路军第129师补充团在修武大东村消灭日伪军百余人。7月,国民党伪军徐翔九部数百人,到山区佐眼、孟泉村一带,抢掠百姓、奸淫妇女,无恶不作。道清支队协同八路军补充团给予其痛击。后来在纸坊沟、方庄一带,从辉县窜来匪徒数百人,为非作歹,道清支队在方庄农民自卫队的配合下将其歼灭。一次,道清支队在修武西村活动时,碰到匪军在村中抢粮食、欺压老百姓。在支队长江春贵的指挥下,该支队迅速包围了匪军,俘虏100多人,缴获2挺重机枪、20多支步枪,确保敌后抗日根据地和群众的安全。10月上旬,道清支队先后两次在待王火车站炸毁日寇的弹药车1列、机车3辆、铁皮车3辆,炸死炸伤日伪军400余名,大长了焦作抗日军民的志气。
晋沁敌工站武装小分队:
奇袭东马火车站
东马火车站是当年道清铁路线上的一个大站,位于博爱县境内。站长是日寇驻博爱头面人物冈井的嫡系,此人野蛮成性,作恶多端。
为了消灭这个坏蛋,1943年12月中旬,晋沁敌工站(1943年初,沁阳县与晋南县合并建制,建立中共晋沁县委。1945年4月撤销晋沁县制,在沁阳捏掌村成立中共沁阳县委)决定奔袭东马火车站。一天傍晚,晋沁敌工站命令班长宋占奎带领由8人组成的小分队,连夜下山奔袭东马火车站。
宋占奎带领小分队,由山西晋城范河村驻地出发,一路翻山越岭,急行军60余公里,穿过敌人十几道封锁线,拂晓前赶到东马火车站附近一地下交通员家里。交通员立即向宋占奎介绍了敌情:夜里日本人把枪发给警务段,让警察站岗放哨;白天再把枪支收回,放在站长的住室。敌站长带着一女人住在靠后门的小院中,没岗时好进也好出。
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宋占奎决定去侦察一番。第二天晚饭后,交通员带着宋占奎,乔装成做苦力的工人前往车站。回去后,根据侦察到的情况,他们连夜研究行动方案和各个应对环节。由于车站夜里有岗哨进不去,白天几个人带着武器又不易接近,只有利用天黑上岗前,车站电灯刚亮这一时机。为了不露破绽,他们决定行动时一律化装,又详细进行了分工,作好了战斗前的一切准备。第三天夜幕降临时,三三五五的“工人”走向车站。小分队除留两个人在院外接应外,其余人悄悄从后门溜进了车站大院。当衣衫褴褛的宋占奎等人闯进站长室时,桌旁围着的几个日本兵和那个站长十分惊慌地问:“你们的,什么的干活?”语音未落,宋占奎等人手起枪响,将5个日本兵和那个站长打死。化装的小分队战士顺手摘下挂在墙上的4支步枪和1把东洋刀、1支双管猎枪及所有的子弹袋。
当宋占奎带领小分队离开东马火车站时,车站内才响起激烈的枪声。同志们高兴地说:“叫敌人瞎打吧!”
华北抗日游击军:
沁阳城大战日寇
华北抗日游击军是抗战初期沁(阳)济(源)边人民群众,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策划下,最早自发组织的一支抗日武装,其领导人有郭大佛、李世平、路行健、傅荣兰等。
“七七事变”后沁济沦陷,沁济边人民群众组织红枪会会员和群众,拉起抗日队伍,后成立华北抗日游击军,郭大佛任司令员、李世平任副司令员,积极进行抗日活动。该抗日游击军300多人,拥有轻重机枪数挺、步枪200余支。
1938年4月13日,华北抗日游击军一部在友军的配合下,于济源城东迎战日寇,直杀得日寇丢盔弃甲,调头向东逃窜。他们逃至沁阳柏香村,又遭华北游击军截击,狼狈逃入沁阳城内。游击军士气高涨,积极组织力量攻打沁阳城。游击军指战员们曾几次登上沁阳北城门城墙,与日寇展开肉搏战,但终因敌人火力过猛,游击军损失严重,郭大佛、李世平牺牲殉国,攻城不克而撤退。
华北抗日游击军攻打沁阳城的战斗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所表现出的中华儿女不甘外侮、敢斗强敌的精神气概永远流传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