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1日
小小葫芦绘出精彩
本报记者 赵改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图① 在烙好的图案上图色,是完成作品的最后一步。
图② 认真创作。
图③ 烙制图案。
图④ 石霞创作用到的各种工具。
图⑤ 石霞在葫芦上雕出了河南理工大学大门造型。
图⑥ 石霞的部分作品。
(本文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吉亚南摄)
在葫芦上雕出的河南理工大学西大门,形神兼备;把葫芦做成茶叶罐,造型独特;将葫芦化作花鸟虫鱼,惟妙惟肖。
在河南理工大学资环学院,被学生们亲切唤作“门卫阿姨”的石霞,在小小葫芦上绘出了别样精彩。
葫芦谐音“福禄”,承载着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景。葫芦烙画作为传统民间工艺,以葫芦为天然画布,在有限的空间里勾勒花鸟、植物、山水、人物等图景。葫芦烙画与雕刻(以下简称葫芦画),成了石霞业余生活的心头好。
石霞回忆,一次偶然的邂逅让她与葫芦画结缘,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瞬间攫住了她的心,从此便对这门传统技艺倾注了浓厚热情。
为了给创作提供素材,她在家中与亲友院落里种满葫芦。家中长辈不仅为她备齐最初的工具与材料,更鼓励她大胆尝试。从临摹起步,石霞先在葫芦上练习简单图案的烙制,逐步掌握了基础技法与工具使用诀窍。无数次练习中,她摸清了不同烙铁的温度掌控、刻刀线条的粗细变化,以及图案构图的设计逻辑。在专业导师的点拨下,她进一步学会根据作品风格与复杂度,灵活选用合适的工具,让创作更得心应手。
如今的石霞,在葫芦上施艺已臻化境:烙烫的焦痕如笔墨晕染,雕刻的线条似行云流水,掐丝的纹样若繁星缀布,种种技法信手拈来。她的葫芦画作品包罗万象,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风景,也有实用雅致的茶具酒器,深受全校师生喜爱。而她总是慷慨地为大家免费创作,让这分匠心之美流转校园。
石霞的技艺令师生们啧啧称奇。学校官方视频号专门推送她的创作故事,学院还特邀她开设葫芦画体验课。这些意外的认可与荣誉,让她愈发沉醉于这门手艺。
“我打心底里热爱葫芦画,更爱和师生们相处,爱这所学校。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灵感源泉,我的创作能有今日的收获,离不开这分滋养。”石霞笑着说,眼底映着对艺术与校园的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