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4日

浪山浪水 浪尘情

□张飞跃

启 程

五十六载光阴流转,功名尘与土,心湖难免落微尘。相携四五老友,赴一趟涤荡心灵的西北之行。

旅途伊始,便遇波折。常军于宁夏隆德夜半晕厥,一声闷响惊破客房的宁静。惊惶、奔忙、陪护……深夜千里之外的县医院走廊,清冷孤寂,映着急诊室刺目的灯光。那一刻,生命脆弱如纸的警醒,沉沉压在心头。翌日,送老友返家乡省会就医,确定他无大碍后,重启少一人的旅行,却添了分牵挂与祝福。

圣 湖

车轮碾过倒淌河生态公路,那抹魂牵梦萦的蔚蓝——青海湖,终于映入眼帘。入口巨石上,《中国国家地理》的评价醒目:“青海湖单单把瑰丽舒展为平淡,把秀奇换成一种壮阔……”

然而,登船渡水,拘于舱内隔窗观景;踏上二郎剑半岛,人工雕琢的痕迹稀释了圣湖的野性。记忆翻涌:十多年前,也是在这方神奇所在,我立于陡崖,但见惊涛拍岸,鸟岛生灵喧嚣,那分原始的震撼直击魂魄;从湖下通道进入湖底,蓦然亲近翻腾的湟鱼、万千的水族,恍与自然生灵血脉相通。如今,壮阔犹在,那分直抵人心的神圣与空灵,却似被无形的网筛去了精髓。是湖变了,还是观湖的心境蒙了尘?圣湖如镜,照见的不仅是天地,更是旅人的心境。这分怅然,恰是本真最珍贵的提醒。

云 山

翻越橡皮山,海拔攀升,视野顿开。连绵雪峰映日生辉,祁连山脉的脊梁在光影流动中勾勒天地轮廓。远处草甸上,风力发电机与光伏板阵列在阳光下闪烁,古老的土地回响着时代的韵律。“西电东送,这是咱们的独门绝技。”朱立军的见识让我钦佩。

草甸如茵,铺展天际,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紧致似大地的肌肤——“绿衣轻裹玉腰柔,柔肌映日韵难收”。其间,点缀的无数牦牛、肥羊、骏马,还有不时窜出的土拨鼠、野兔,惹得我们惊呼连连。深谷纵横,山峦叠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屏息。车行其中,心胸亦随之开阔。这番“浪山”之游,涤荡了初入高原的局促,心随云生,渐入澄明。

明 镜

茶卡盐湖,无愧“天空之镜”。小火车哐当行驶于盐道,窗外幻境天成:靛蓝苍穹,雪白云絮,纤毫毕现地倒映在平整如镜的盐湖中。水天相接,界限消弭,漫步其间,恍若云端徜徉。租一双胶鞋,踏入浅浅的卤水,亲“脚”体验这分空灵。脚下是坚实的盐晶,清冽的湖水漫过脚踝。这一刻,天地无垠,心亦空明。尘世的喧嚣、旅途的疲惫、人际的微澜,仿佛都被这巨大的镜面吸纳、净化。面对这至纯至净,人不由得屏息凝神。这番“浪水”的极致体验,恰是灵魂的沐浴,照见本心,明澈见性。

想起旅途中邂逅的青海互助县姑娘所言:“我们那儿管游玩叫‘浪山浪水’。”随后又接连得见“一脚油门浪都兰”“浪山浪水浪湟源”等宣传语。这“浪”字,令让人心驰神往,既是徜徉,又是涤荡。

佛 光

甘南夏河,拉卜楞寺金顶映日生辉。这座格鲁派学府圣地,充盈着肃穆与智慧。随一位年轻“阿科”,穿行于医药学院、酥油花殿、文物陈列馆、弥勒佛殿、大经堂……殿内佛像庄严、壁画绚丽,酥油花精妙绝伦,空气中酥油灯与藏香的气息交织,低沉诵经声如梵呗入心。我近前聆听,内心涌动的是对这分信仰文化的虔敬,是对众生慈悲智慧的感佩。非为迷信的狂热,而是“信而不迷”的尊重与理解。置身其中,尘心渐息,唯余肃穆平和。这番心灵朝拜的“浪尘情”,拂去浮躁,沉淀安宁。

记得在隆德医院,接诊医生问:“你们是亲兄弟吗?”我们相视一笑。40多年的情谊,不需要赘言。就像这一路,朱立军、王丽霞承担全部花费,他两口安然自得,我等却心有耿耿。

归 途

深入“扎尕那”,穿越“洛克之路”,嶙峋石峰、幽深峡谷在阴雨中更显苍茫神秘。虽因疲惫与高反未能深味“香巴拉”之境,但那“神山之门”(那黑卡)的肃穆,已铭刻于心。

亲山近水,脑海中不断浮现我篡改的杨万里诗句:“毕竟青藏六月中,风光不与八方同。接天草甸无穷碧,映日群峰别样壮。”

归途千里,大雨滂沱,雨刷奋力摇摆,如同为心灵作最后的冲刷。几近全程驾车的张利,始终从容坚毅。

常军出院,相约再聚,席间殷殷劝导。见他因酒伤身,更坚定我自律的恒力。分手时误将同伴行李箱带回家,倒像是个隐喻:行囊易混,心尘需明辨。

尾 声

归家,抖落一身仆仆风尘。西北的烈阳罡风、圣湖佛光,已融入血脉。浪过山,方知天地之无极;浪过水,乃觉心源之可涤;浪过尘情,终悟澄明自在,源于内心的持守与不断的拂拭。此番出行,非为远求,实为近观——观天地,观众生,观己心。山水有情,涤荡尘襟;心湖如镜,映照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