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4日

焦作夏日有“凉”方:

26℃的盛夏秘境藏在这些角落里

本报记者 赵改玲

图① 盛夏的市人民公园内郁郁葱葱,给休闲的市民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

图② 市民带着孩子们在天河公园内的城市书屋阅读。

图③ 游客带着孩子们在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村的图书馆内看书。

图④ 市民带着孩子们在市东方红广场下面的人防工程内乘凉。

图⑤ 市民在市图书馆内学习。

图⑥ 一位绘画爱好者走进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写生。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当蝉鸣撕开盛夏的序幕,焦作早已备好独家“清凉密码”——是法桐树下的绿荫如盖,是书香空间的静谧沁心,是藤蔓爬满的绿色城堡,更是城市公共空间里的人文关怀。在这里,26℃的夏天从不是奢望,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让我们循着绿意与书香,解锁焦作夏日的悠然图鉴。

夏木阴阴正可人:法桐织就的天然阴凉

“芳草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7月3日,市人民公园的悬铃木(俗称法桐)正撑起巨伞:百年树龄的枝干如穹顶般遮蔽晴空,叶片缝隙筛下的光斑在地面跳跃,形成天然的“绿色空调房”。树下,戏迷吊嗓的梆子腔与毽球撞击声此起彼伏,乒乓球台边的喝彩声惊飞了栖息的雀鸟,构成一幅鲜活的市井纳凉图。

在市太极体育中心,成排的法桐已长成绿色长廊,晨跑者的身影在树影间穿梭;人民路、光明路等街道的法桐则手挽手搭起“空中绿廊”,骑行者穿过斑驳树影时,衣袂间仿佛都裹挟着凉意。不少市民干脆搬来小马扎,在路边摆起棋局——这处无须耗电的“自然凉席”,比空调房更添几分生活气息。

书香为引,清凉与知识的双重栖居

“何以消烦暑,端坐读书时。”推开市图书馆的大门,70万册藏书的墨香与空调冷气交织,瞬间隔绝室外热浪。作为焦作唯一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这里藏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影印本等珍贵典籍,15个阅览区各有洞天:残障人阅览室的盲文书籍静默陈列,少儿绘本区的卡通书架前围满亲子家庭,报刊阅览室的读者正翻阅最新的《人民文学》。“看累了就抬头望窗外的绿树,心一下子就静了。”读者马女士指着自修室的落地窗笑道。

若想寻一处更诗意的清凉,天河公园旁的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城市书房不容错过。古朴的木质书架与窗外摇曳的枝叶相映成趣,阳光透过格栅洒在书页上,连翻书声都显得格外轻柔。而市新华书店里,读者或席地而坐,或点一杯冰饮倚墙阅读,书香与清凉在此编织成夏日最温柔的情书。

爬山虎绘就的“绿色城堡”

太行路旁,新东公司大楼与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的墙体被爬山虎彻底覆盖,成千上万片心形叶片密织成绿毯,将建筑包裹成童话般的“绿色城堡”。据西大井管理局局长王保才介绍,这些长青藤堪称“天然节能专家”:夏季叶片能阻挡60%的阳光直射,使墙面温度降低5℃~8℃;冬季落叶后又不遮挡采光,全年为建筑“调温”。更妙的是,藤蔓还能吸附粉尘、缓冲雨水冲刷,让老建筑在绿意中焕发新生。

地下空间里的清凉驿站

盛夏时节,焦作11处人防工程避暑点如“地下清凉岛”般向市民敞开。其中,最大的市东方红广场人防工程占地2300平方米,9时至17时30分开放期间,阅览区的报纸架、娱乐区的象棋桌、影视区的大屏电视一应俱全,免费提供的菊花茶与无线网络更是贴心。60岁的张先生与棋友每日在此对弈:“这里恒温26℃,比家里还舒服!”

城市善意里的清凉回甘

在民主北路,一家冰糕批发商的红色招牌格外醒目:为外卖骑手、环卫工人免费提供冰糕。老板边递出冰棍边说:“他们在太阳下跑,更需要这口凉。”无独有偶。天河南路的“爱心冰箱”里,冰镇矿泉水与冰糕整齐排列,为快递员、交警等户外工作者送上意外的清凉。这些藏在街巷里的小善举,恰如夏日里的薄荷糖,让城市的温度也随之降了几分。

不必奔赴深山,不必躲进空调房,焦作的夏天自有“凉”方——是法桐叶隙漏下的风,是书页翻动时的静,是藤蔓攀爬的生机,更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暖意。这个盛夏,不妨循着这些清凉坐标,在26℃的焦作,邂逅一段不被热浪打扰的悠然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