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20日

思念母亲

□陈振宇

今年端午,恰逢母亲诞辰110周年。这端午啊,源于何事,起于何时,始于何地,又由何人而起?它究竟是与龙相关的节日,还是满含庄严神圣的祭祀、纪念屈原之日,亦或是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已然幻化成全民同庆的欢乐佳节?于我们家而言,母亲在世时,端午节满是欢乐喜庆的色彩:一家人围坐,母亲巧手包出的粽子,那软糯香甜的滋味,是节日里最美的味道;挂菖蒲、佩香囊、吃粽子、饮雄黄,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温馨而幸福,端午是团聚的欢愉。母亲走后,它便成了追思与缅怀的日子。在这粽叶飘香的日子里,思绪如风中丝线缠绕往昔,我提笔写下文字,缅怀深爱的母亲,寄托无尽思念。

母亲出身大户人家,身为家中最小的女儿,自小被姥姥、姥爷视为掌上明珠,备受宠爱。后来,母亲嫁与父亲,来到陈家。那时,我们家远不及姥姥家殷实,母亲此举当属下嫁。

父亲身世亦不寻常。奶奶生姑姑时难产离世,太姥姥悲痛万分又极为生气,在我们村里从街头大声哭诉怒斥到街尾,斥责陈家亏待了她女儿。太姥姥家在县里是远近闻名的富户(博爱县寨卜昌村王家,奶奶出嫁时陪送的嫁妆摆满半条街)。作为独生女的奶奶离世后,太姥姥便将父亲接去抚养。父亲在太姥姥家度过优渥如公子哥的童年与少年,因此,父亲从不会干家务活。父亲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中刻苦钻研、兢兢业业,成为洛阳市教育界名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业余倾心于写诗、画画以及钻研医道。母亲支持父亲工作,承包了看孩子、买菜、做饭、洗衣、打扫等家务,让全家人穿得干干净净,屋子里收拾得整整齐齐。

母亲的坚韧令人动容:嫁入陈家后,婆婆并非亲婆婆,奶奶也不是亲奶奶,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生下两个哥哥后,无人帮衬照料,她既要悉心照顾孩子,又要承担繁重家务,尤其农忙时家中雇工多,她常与奶奶、老奶为几十人准备饭菜。即便生活如此劳累,母亲从未抱怨。

母亲的勇敢令人钦佩。新中国成立前,父亲前往洛阳任教,母亲便带着两个哥哥一同前往洛阳生活。没过多久,父亲又转至开封教书,一家人遂迁居到龙亭附近。解放开封战役中,龙亭一带成为交战区,家中断水多日。看到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井边打水,母亲毅然加入。那时,战场上炮火纷飞,枪弹犹如雨点般密集落下,不少前去打水的人都不幸伤亡,母亲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无畏的勇气,成功打到水,并平安无恙地回到家中。可就在她刚迈进家门的那一刻,一颗炮弹无情地击中了邻居家的房屋。母亲这般过人的胆识,实在令人由衷敬佩。

母亲的坚强与远见令人赞叹:上世纪50年代末,响应家属下乡号召(我家解放前已定居洛阳,本不符合条件,因校方为表功绩反复动员而返乡),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回到老家。先吃大锅饭,紧接着便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数月断粮。母亲拖着饥饿的身体,挖回各种野菜煮成糊糊让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后分自留地,母亲一人耕种艰难,有人劝母亲让两个姐姐辍学务农,母亲却坚定地让我们读书。在那艰难岁月里,她吃尽苦头,受尽劳累,竭尽全力供我们完成学业,深信唯有读书才有出路。待我们谈婚论嫁时,虽顶着富农成分,却因是书香门第,提亲者不少。母亲从容淡定,对未来充满信心,一一婉拒。后来,两位姐姐通过努力相继参加工作,我也在恢复高考后成为教师。

母亲的宽容、耐心与善良,宛如人类情感中最温暖的熠熠光辉,于无形之中,悄然滋养着我们的灵魂:母亲性情温和,耐心善良且慈祥,即便是批评我们时也总是和颜悦色,我们从未见过她老人家声色俱厉的模样。当我们在外面与人发生争执时,无论有理无理,她总会先教育我们,告诉我们即便有理也要懂得谦让三分,毕竟“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无论是在老家农村生活,还是回到洛阳,母亲都能与邻里相处得极为融洽。若是有乡亲前来借钱,母亲连借条都不会记。有一回,我忍不住问母亲:“要是他们借钱不还,咱们为啥不去要呢?”母亲神色坦然,缓缓地说:“他们不还钱,那是因为实在拿不出来啊。你跑去问人家要,他们也没办法给你。就为了这点钱去要账,钱要不回来不说,还会把关系弄得很僵,谁家过日子还能没点难事呢。这世间的事,不必太过计较,等你长大后自然就明白了。”

回到洛阳后,邻居们上班时遇到雷阵雨天气,对于晾晒在外的被子,他们丝毫不会担心被雨淋湿,因为心里清楚母亲一定会帮忙收起来。母亲给我儿子做虎头鞋的时候,也总会贴心地为邻家孩子做上一双。我们到母亲这里,常常会忘记自行车钥匙放在何处,却怎么也找不到,母亲从不为此抱怨,只是默默地、耐心地帮我们寻找。有一次我买的衣服偏大,正为此沮丧时,母亲宽慰我:“你个子高,穿大衣服看着大气好看,以后要是不穿了,我做鞋帮时还能多剪一块布用呢。”上街买菜时,有时会忘了母亲交代买什么,可无论最后买回来什么,她总会说:“哎哟,正好我就想吃这个呢。”孙辈们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她劝解道:“奶奶在农村一天辛辛苦苦才挣十几个工分,你们能考这些分已经不少啦。”在奶奶家,孩子们总是无忧无虑,这里无疑是孙辈们心中最温柔的港湾。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农村时我染上了伤寒。起初高烧不退,母亲便整夜守在我身旁,用凉毛巾给我敷头,小心翼翼地喂水喂药;高烧退去后,头疼却又折磨我半年之久,难以入眠。母亲便每夜轻拍我的头,给我讲各种各样的故事,直到我沉沉睡去,她才肯休息。

母亲从未言说宏大的哲理篇章,却用一生质朴的行动,无言地书写着最深刻的哲学真谛:以柔韧之心承载世间千钧之重,以微小善举构筑人性向善之塔。时光流转,这分融于血脉的力量,终将成为支撑我们立于天地间的脊梁。

母亲恰似巍峨高山,稳稳地为我们遮风挡雨;又仿若参天大树,默默地为我们撑起一片浓荫。她的一生,宛如一首壮丽诗篇,一幅丰厚画卷,一部承载岁月的史书。她勤劳善良、温柔贤惠且忠厚质朴,凭借着坚强的脊梁,毅然扛起家庭的千钧重担;以大度包容的宽广胸怀,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她目光长远,从不被眼前的艰难困苦所局限;她慈祥温和,给予子女无尽深情厚爱。母亲的音容笑貌,永远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间,化作我生命历程中最温暖、最珍贵的美好回忆。

明日,天空会更加湛蓝,水流会更加碧绿,太阳会散发更加灿烂且温柔的光芒。我想,这正是母亲所期望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