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20日

宋词里的

夏至时光

□姜 磊

在宋词的浩瀚星河中,夏至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是时光的驿站,让我们在诗词的韵脚里,邂逅那专属于夏日的热烈与悠然。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张耒的这首《夏日三首·其一》,宛如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将夏至时节乡村的宁静与生机娓娓道来。长长的夏日,村庄里清风徐徐,日光晴暖。屋檐下,燕雀的雏鸟已经长大,它们叽叽喳喳,为这宁静的时光增添了几分灵动。蝴蝶在花枝间翩翩起舞,翅膀上的粉末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似在与花朵争艳。蜘蛛在屋角悠闲地织着网,那细密的丝线在晴空中若隐若现,仿佛在编织着一个关于夏日的梦。此时,诗人置身其中,感受着这远离喧嚣的宁静,心中满是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眷恋。那是一种淡泊名利、回归本真的心境,让人不禁向往起那简单而纯粹的日子。

而在范成大笔下,夏至又有着别样的温情与民俗风味:“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夏至时分,饱满的李子挂满枝头,沉甸甸地垂着,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丰硕。人们遵循着古老的习俗,将李核用于祭祀,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与感恩;用粽丝系在手臂上,祈求健康与平安。这小小的粽丝,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也串联起了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节日里,老人们不再忙碌于农事,而是悠闲地陪伴着孩子们嬉戏玩耍。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是岁月沉淀后的温柔,是亲情交融的温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乡俗的力量将人们紧紧相连,共同谱写着夏至的欢乐颂歌。

杨万里的夏至则充满了生活的趣味与诙谐:“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诗人登上高台,久久不愿离去,不停地移动着胡床,试图寻找一处最凉爽的地方。不是因为天气变得清凉停下手中的扇子,而是因为手太累了,不得不停下来歇息片刻。这看似简单的生活场景,却被杨万里捕捉得如此生动有趣,让人忍俊不禁。在他笔下,夏至的炎热不再是一种困扰,而是生活中的调味剂,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在炎炎夏日里那分乐观与豁达。他们懂得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乐趣,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种种不便。这种生活态度,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能给我们带来启示与感动。

夏至,也是农人既期盼又担忧的时节。“夏至日初短,野色惹人留。封地未遑除草,旱涝无常堪虑,此意叠烦忧”。此时,白昼虽渐渐变短,但农事的繁忙丝毫未减。田野里,庄稼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那一片葱郁的绿色,是农人辛勤劳作的希望。然而,旱涝无常的天气却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农人的心头。雨水过多,担心庄稼被淹;干旱太久,又忧虑土地干裂,庄稼无法生长。他们每日在田间忙碌,除草、灌溉、施肥,丝毫不敢懈怠,只为了能有一个好的收成。每一滴汗水,都倾注着他们对土地的深情;每一次弯腰,都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期盼。在这夏至的时光里,农人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但他们依然坚守着,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田园诗篇。

宋词里的夏至,是自然的交响,是生活的百态,是情感的寄托。它让我们透过文字,看到了古人在夏至时节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当我们静下心来,品味这些宋词,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诗意的时代。让我们在这些优美的诗词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与力量,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那分宁静与美好,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让生命在时光的长河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