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20日

修得诗心无纤尘(序言)

□张丙辰

张希昆先生的新诗集《霁景澄秋》出版了。书稿先读,其快何如!如行山阴道上,逶迤如黛,百变奇峰。如临蒹葭秋水,绵邈澄澈,一潭深情。如看虹销雨霁,云天高远,纤尘不染。如观钱江潮涌,风回海立,气象壮观。浏览一过,不禁为《霁景澄秋》的书名拍案叫好!雨后蓝天,霁色如洗,千里澄秋,水随天去。如此空明澄澈,既是风景,更是心境。80多岁古称耄耋,已是让人称羡的高龄,希昆先生尚能如此雅怀高致,胸襟洒脱,寻波探源,皆归功于一个“诗”字。

希昆先生是诗界名流、获奖达人,在全国诗词大赛中屡获大奖。平生无所好,喜吟哦,敲平仄,几十年性耽佳句,乐此不疲;细推精研,成果丰硕,先后有诗集三部出版。杜甫诗中有论庾信的两个名句: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希昆先生何尝不如此?历老弥精,越写越好。不仅高产,而且优质。生活与诗为伴,精神充裕;忧乐以诗寄托,风雅高古。希昆先生令名尤著,被誉为“诗界常青树,吟坛不老松”,看奖品琳琅满目,听谈吐褒贬有致,俯仰无愧,的确不是浪得虚名。

到了希昆先生这样的高龄,不少人已经倦于出门、疏于交游了。先生却别有一种精气神: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步履矫健,声调铿锵。走路带风,不知老之将至。以诗养生,乐在其中;以诗养心,永葆纯真!解脱名缰利锁,远离俗世纷争。文不为稻粱谋,腰不为五斗折,何其逍遥的境界,何等优雅的品味!恰如世界著名诗人海德格尔那句名言: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何谓诗意?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对世界的独特感悟,对美好的敏锐体验,对情感的优雅表达。远离俗气,内心高洁,挟飞仙以遨游,伴明月而长终。夕阳余晖,破晓鹃啼,春风细柳,青山雨霁,凡能引起真实情感自然流露的所有物象,无不蕴含着涓涓诗意。诗意用艺术和浪漫诠释世界,滋养心灵,让生活不再乏味,让未来充满期待。

何谓栖居?热爱生活,欣赏自然,追求艺术,保持定力,从不放弃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一与之订,千秋不移;世态炎凉,安之若素,不因穷愁而易心,不因富贵而改节。任他“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不羡他人富贵,不笑他人贫贱,坐拥书城,有诗足矣!希昆先生是诗界极为难得的有情人,对诗一往情深,那是不含杂质、源自心底的纯真感情。

诗是希昆先生精神世界的灵魂伴侣,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他以诗言志,咏时政之歌,言报国之志。老来未敢忘忧国,心与江山同忧乐。传统节日,重大庆典,必有诗作,从不缺席,满满的正能量。“祭日钟声震世鸣,金陵惨案五洲惊。伤疤怎掩沉冤恨,倭寇岂能亡鬼生”。国家公祭日的悠悠钟声,唤起作者内心深沉的民族兴亡之感。

他以诗抒怀,托物寄兴,大畅雅怀。“一色梨花开老树,千村沃野秀晶冰。银装田陌农家乐,律动山河骚苑风”。言在此而意在彼,诗心与梅花同高洁。“一夜风吹花缤纷,梨白万里沁园吹。朔气冰刀除患害,田畴玉被兆福音”。古城初雪,诗人逸兴遄飞,从风霜严寒里期待着来岁丰年。这是传统《悯农诗》的余韵留响,但作者消去了旧时农家的苦寒底色,赋予了农村、农民以新时代的积极意义。

他以诗记事,涉笔成趣。往来酬酢,嘉言懿行,成为源源不断的创作题材。西留石祖祠落成,他赋诗致贺;惊闻当年同事去世,他题诗寄哀。喜必贺,哀必悼,人间的生老病死,固然算不得重大题材,却是活生生的红尘万象。诗人从中发现了最普遍、最现实、最本质的人性,从而让创作从云端回归地面,诗词也因此带上了烟火气。

诗成了希昆先生得心应手的工具,既是观察世界的窗口,也是与生活沟通的桥梁,更是和外界交流的平台。很少有人对诗像希昆先生那样专注而深情,年愈迈而笔愈健,阅历深而词更工。读希昆先生的诗作,如嚼橄榄,有滋有味;如品佳酿,唇齿余香。日升月落,桃开梅谢,他始终和生活一路同行。

希昆先生锦心绣口,笔下生花,但值得称道的岂止创作一端?功夫在诗外,德行亦在诗外。先生日有所善、不断精进,不仅积累了卷帙可观的诗词成果,而且洞开八达,让我们窥见了他创作的活水源头。

希昆先生是北京大学的老牌毕业生,改革开放后第一批选拔的知识分子领导干部,现在又成了诗界名头响亮的大腕,这些金字招牌随便亮一块就能惊世骇俗。但他从来不端名家派头,不装深沉摆谱,雅风深蕴,虚怀若谷。每一次社团举办讲座,希昆先生从不缺席,百里迢迢从县里赶来,端坐前排如小学生,认真听讲。如有青年后生拿着作品向他请教,他都会真诚相待。佳者极力赞誉,谬者指其疵病。瑕瑜不掩,常寓奖掖之意。言辞恳切,闻者莫不感奋。

希昆先生不仅笔力老到,诗风雄豪,而且社团管理可圈可点。作为诗词学会掌门人,他在团队建设上呕心沥血,建树卓著。2016年,希昆先生提出创建“诗词之县”的工作目标,堪称石破天惊,中华诗词学会大力支持。三年不懈努力,目标圆满实现。温县成为全国有名、全省著名、全市唯一的诗词之县。对一位耄耋老人来说,这种不懈追求、自找苦吃的“不安分”,该需要多么强大的精神强度和坚韧毅力?

胸中不染邪秽,笔下便不带渣滓。血管里出的是血,水管里只能出水。万化归一,大道至简。没有套路,唯有真诚。事贵实干,不干虚头巴脑之事;人不妄交,只交至性深情之人。希昆先生诗作高妙,可资学习借鉴之处很多,但正本清源,我觉得须先从德行人品学起。荡涤杂念,心地空明,修得诗心无纤尘,自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倘若六根不净,沉迷虚名,终会被“巴掌山挡住双眼”,此非为诗之正途,事倍功半,后学者不可不慎。

本版来稿请发至邮箱:jzwbxq@163.com

(请注明姓名、电话及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