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2日
从“单向拉动”转向“双向互促”房地产与内需循环构建发展新格局
□秦 秦
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中国经济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其角色正经历深刻转变——从传统经济增长支柱,逐步向“内需稳定器”“消费升级枢纽”演进。这一过程中,政策精准调适与市场结构性分化交织,勾勒出行业转型的清晰脉络。
政策定位转向,从增长支柱到内需引擎的角色重塑。在“双循环”战略框架下,房地产的政策逻辑正发生根本性调整。数据显示,中国家庭财富中约350万亿元沉淀于房地产领域,激活这部分存量资产的流动性,成为扩内需、稳消费的关键抓手。深圳、南京等地通过“房票”安置、以旧换新补贴等机制,有效激活二手房交易市场,带动家电、装修等关联消费链的复苏。中央层面明确将房地产纳入扩大内需体系,政策目标从单纯“控风险”向“防预期恶化、促消费协同”升级,凸显“稳房价”与“扩消费”的双重导向。
市场分化加剧,形成一线、二线企稳与三线、四线承压的并行格局。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显著区域分化特征。一线城市率先释放积极信号,3月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新房销售面积连续多月同比正增长,房价环比止跌企稳,土地市场溢价率回升,优质地块竞争激烈。政策精准施策成为关键支撑,如北京取消土地限价管制、广州加大优质地块供应,吸引央国企及部分民企回归市场。二线城市分化态势加剧,杭州、苏州等热点城市通过“三低一宽”信贷政策、人才公寓转化等举措,有效释放改善性需求。三线、四线城市面临较大压力,高库存与人口外流叠加,房价跌幅虽有所收窄,但市场基本面尚未根本扭转,政策工具以“保交楼”和存量房收储为主,着力筑牢民生底线。
政策组合拳发力,供需双侧协同破解发展难题。政策层面正通过供需双向改革,破解“稳增长”与“防风险”的深层矛盾。供给侧改革亮点频现,多地试点收购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如北京北投科创社区项目将存量房转为人才公寓,既消化库存又缓解新市民居住压力;一线城市加大优质地块供应,引导房企从“高周转”模式向“品质竞争”转型,杭州3月土拍中,绿城、兴耀等企业竞得优质地块,彰显市场对高品质项目的认可。需求侧刺激持续加码,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购房税费减免等政策已在部分城市落地,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围;“以旧换新”政策从住房领域向家电、汽车等消费场景延伸,形成“房地产+消费”的协同效应,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从发展逻辑看,房地产与内需循环的关系已从“单向拉动”转向“双向互促”。在“房住不炒”基调下,一线、二线城市的政策创新与市场韧性为行业提供示范样本。唯有通过政策精准化、房企专业化、消费场景多元化的协同发力,才能构建房地产与内需体系的长期良性互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