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5日
这家饺子馆30年匠心“包出家的味道”
让怀川人重温往日乡愁
本报记者 齐云霞
饺子,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美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市建设路与友谊路交叉口路北,徐记多味饺子馆凭借其别具一格的手工饺子,在怀川大地的美食版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历经30年而不衰。这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独到之处呢?
说起开手工饺子馆的初衷,今年65岁的徐树林依然记忆犹新。1995年,因工厂效益不好,35岁的他下岗了。为谋生计,他与妻子在市工业路开启了徐记多味饺子馆的“下海路”。
“我们之前帮开餐馆的亲戚干过一阵子活儿,所以也算有一点儿经验。”徐树林说,即使如此,开餐馆也是边干边摸索。多年来,他一直秉承着“手工精制、皮薄馅足,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
自从开店后,徐树林和妻子每天五六时就起床,到农贸市场精心挑选当日的食材。然后,他们回到店里开始剁馅料、盘馅、和面等。
“刚开始条件艰苦,就我们夫妻俩人,经营四五种馅的饺子,从早到晚,一点儿不得闲。每天要忙到第二天两三点,有时到第二天五六点。”徐树林说,为了多挣几十元钱,他们不得不一而再地延长营业时间。
饺子是我国传统美食,不仅在日常餐桌上占据重要位置,也与许多传统节日息息相关,尤其在冬至、春节,饺子更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饺子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团圆”和“吉祥”的思想,无论是北方的肉馅饺子,还是南方的素馅饺子,都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徐记多味饺子馆的饺子选用新鲜猪肉、羊肉,以“手工包制、馅料新鲜、薄皮馅多、个头匀称”而闻名。该店的饺子消费定位亲民、价格实惠,适合各类消费群体,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饺子是否美味,关键在于其馅料的选择。”徐树林说,优质的猪前腿肉是制作肉馅的首选,与葱、姜的融合也更顺畅,从而提升了饺子的口感。待肉馅剁好后,便开始将各类蔬菜与配料逐一加入肉馅中,并搅拌均匀。徐树林说:“拌馅时必须朝一个方向搅拌,每盆饺子馅重五六公斤,我们每天需要搅拌的饺子馅大约有20盆。”
包饺子的面经过反复揉制、发酵后,面团变得松软适宜,也更加光滑细腻,非常适合包饺子。
多年来,该店一直保持着“老人、老店、老味道”经营理念。近年来,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拥抱市场,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一路“稳扎稳打”。徐树林把对美食的领悟“揉”进了每一个饺子里,坚持对老配方传承,同时坚持对品质进行升级改良。
“饺子是中国的名吃,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老味道不能变,但时代的需求、食客的口味是千变万化的。那么,我们就以不变应万变。”徐树林在保持原有饺子独特风味的基础上,陆续推出新产品。目前,该店的饺子已有十几种馅。
“要想做大、做强,就得从细节上把关。”徐树林说,“诚信经营和对品质精益求精,让我们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想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让怀川特色美食得到更好发展,就要推陈出新,不断寻求进步。
“之前,因种种原因,店面暂时关停了4年。今年,徐记多味饺子馆在市建设路与友谊路交叉口路北重新开张。”徐树林说,如今新店启程,仍将以热腾腾的匠心,让老客户重温往日的美食记忆,让儿时的味道再次在舌尖绽放。
上图 美味的饺子。
本报记者 齐云霞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