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5日
书香人生
□杨应和
我偏爱在夜色中与书相拥。当白天的喧嚣归于沉寂,世界褪去浮华,我便独坐于书桌前。窗外偶有虫鸣,反倒衬得夜色愈发静谧。室内,台灯洒下柔和的光晕,我轻轻翻开书页,墨香萦绕,思绪似脱缰的野马肆意奔腾。那些铅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个字符都在低语,每段文字都在歌唱,通过方寸书页间,我得以穿越千年烟云,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历史的印记。
书页翻动间,我邂逅无数动人的故事。人物的悲欢离合如在眼前,情节的跌宕起伏牵动心弦。我时而为精妙处击节赞叹,时而因悬疑处辗转反侧。那些跃动的文字,将世间百态娓娓道来。而书中蕴藏的哲思,恰似暗夜明灯,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所谓见识,先有阅读,而后才有内心的“识”;所谓阅历,唯有通过阅读,方能拓宽今后的认知与经历。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论语》亦言:“学而优则仕。”读书之益,古今皆然。书中的万千气象,终将化作读书人的生命底色。当我们与作者的灵魂对话,自身的灵魂也会变得深邃——这或许就是读书给予我们最美的馈赠。
读书切忌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南宋朱熹在《读书之要》中主张“切己体察”,正是强调读书需用心体悟。只有读懂读透书中精髓,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今人读书虽不必尽为功名,但唯有沉潜其中,方能得其三昧。
学习永不言迟。少年读书如春日播种,青年求学似夏耘勤勉,中年研读若秋收积淀,晚年览卷犹冬藏涵养。学生时代当夯实根基,职场生涯需与时俱进,暮年时分亦可开卷有益。正如先贤所言:“活到老,学到老。”
常闻“书到用时方恨少”之叹。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善用点滴片刻,积少成多;珍惜茶余饭后,日积月累。如此聚沙成塔,必有所得。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民文学》编辑周晓枫在《悦读》一文中形容读书人:“他们吐气如兰,说过的每个字都是音符,每段话都是旋律。”此表述虽稍显夸张,在我看来,读书更是滋养性灵的甘露。它不仅能满足我们对知识的渴求,更有助我们在纷繁世事中保持清醒,在浮躁时代里守住本心。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依然钟情纸质书香。我常在图书馆里寻觅好书,也会到书店购书。读书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无声的语言,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让我的生命愈发丰盈。
本版来稿请发至邮箱:jzwbxq@163.com
(请注明姓名、电话及具体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