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18日

追寻红色足迹

□郑乃谦

1962年10月,我出生于太行山里的一个村庄。也许是时代打下的烙印,我对革命圣地怀有一种特殊情结,爱上摄影以后更加向往。从1995年至2015年,20年间往延安跑了3趟。遵义和西柏坡虽然是走马观花,但也总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歌声响,号声亮,万人黄河大合唱;吃小米,住窑洞,大家都唱延安颂;边学习,边劳动,兄妹开荒真高兴;我织布,你纺花,夫妻识字学文化。”老延安们的一首首激情诗篇,令人对革命圣地魂牵梦绕,吸引我这个摄影爱好者远赴陕北高原去朝圣、去采风!

1995年10月,首次来到延安,住了5天。凤凰山麓、枣园、杨家岭、王家坪,一个个亲切的名字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程。出自凤凰山麓吴家窑院的《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速胜论”,为夺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枣园的灯光,是那么明亮,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黄河大合唱》激励亿万中华儿女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说明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文艺的力量,座谈会后随之而来的是解放区如火如荼的革命文艺运动。《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塑造了几代人的高尚、纯洁心灵。《愚公移山》,鼓舞全国军民克服困难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10月6日那天,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绕的宝塔山。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只见群山如象,延河似带,三山鼎峙,二水带围的圣地风光尽收眼底。抚摸着巍巍宝塔,止不住我心潮澎湃。多少年的愿望今日变成了现实,老延安们充满激情的诗篇在我耳畔回荡:“宝塔山高,可以供远眺;延河水清,可以净心灵。”“喝了延河水,一生心灵美;见过宝塔山,永远站得端。”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郭兰英一曲高歌,传遍了全中国,唱醉了几代人。这首歌激起了我对那方水土的无限向往,搞起摄影后,这种感觉日渐强烈。南泥湾啊南泥湾,我何时能投入您的怀抱,摄取您醉人的容颜!

1996年5月17日早上,刚踏上延安的土地,我就不顾一昼夜乘车的劳累,奔向朝思暮想的南泥湾。登上纪念馆后侧的高坡,风光尽收眼底。分别来自桃宝峪、九龙泉和金盆湾方向的三条大川相会在一起,一块块稻田像一面面银光闪闪的镜子,铺满了川底。正值插秧的时节,人们格外忙碌,插秧的躬着身子麻利地插着,运秧苗的挑着担子在田埂上穿行,好一幅生动活泼的暮春插秧图。插过秧的稻田显出一片朦胧的绿意,山坡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白云一朵连一朵,在山顶上飘动,似乎伸手可触。远处缓缓移动的羊群,与悠悠浮动的白云连在一起,分不清哪片是羊群,哪块是白云。一头黄牛拉着步犁绕着山顶挪动,远远望去,不像是在山坡上耕耘,仿佛是在云中穿行。

《南泥湾》歌曲很美,脍炙人口,南泥湾人的苦干精神更令人钦佩。闻名全国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不仅创造了军垦史上的奇迹,更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价之宝,即南泥湾精神。

延安之行,还有一项大收获,那就是有幸结识了陕北文化学者曹谷溪先生。谷溪先生是位文艺多面手,赋诗、著文和摄影,样样在行,如果潜心努力,定会硕果累累。然而他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办刊物、育新苗和繁荣创作方面。延安地区的文学艺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就包含着他不少心血。

1976年上初中时读过一本书,名叫《回顾长征》,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而出版的,作者均系老一辈革命家、长征的亲历者。读后增加了对中国革命史的了解,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018年4月来到遵义,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专门到红军四渡赤水的三处主要渡口:土城、二郎滩和茅台镇。岁月流逝,赤水河仍在哗哗地流淌,青山绿水间花岗岩烈士墓碑上的红星是那么鲜艳。

历史总是富有戏剧性。1935年1月遵义老城琵琶桥,今天的红花岗区红旗路80号。黔军二师师长柏辉章,奉其上司王家烈的命令,带领双枪兵正忙于围堵红军的时候,红军的领导们正在他的会客室内,安然地召开中共党史、军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而会址一侧呈V字形的古老洋槐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必定成功,中国革命必将胜利!

青杠坡,数千烈士英魂长眠的地方!一群白色的和平鸽呼呼地掠过头顶,在天空飞翔。青山相衬,鸽子显得那么洁白。沟底,小溪碧绿,流水潺潺。天无三日晴,乃是云贵高原的气候特征。天气说变就变,顷刻间天空飘下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青山呜咽,老天落泪!这哪里是下雨,分明是烈士的英魂感动了上苍。

遵义之行对红军长征特别是对遵义会议,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2019年10月,海拔3700米的岷江源头弓杠岭上,还四处见到残雪。川主寺附近茫茫草原与成群牦牛尽显藏域风情。四川松潘大草地,长江、黄河分水岭。长征途中,许多红军战士没有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却被雪山、沼泽无情地吞噬。仰望岷山主峰雪宝顶的真容,心灵受洗礼,深处是震撼。

参观松潘红军长征纪念园,受到了极其生动、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长征是中外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以不怕牺牲的精神,演绎了人类最悲壮的史诗。“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领袖诗人毛泽东以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豪迈气概,对红军长征进行了高度概括。

太行山巍峨高大,蜿蜒千里,横亘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犹如华夏大地挺起的脊梁。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这里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经过8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凝练出伟大的太行精神。家在南太行,对这块光荣的土地特别有感情,武乡、左权、黎城、涉县先后留下探访的足迹。

2020年9月,我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百万部队灰飞烟灭。西柏坡的土房子,世界上最简陋的军事指挥所,共产党的领袖们指挥了震惊世界的三大战役。《将革命进行到底》,希腊寓言洋为中用,一篇檄文摧枯拉朽,宣告了蒋家王朝的灭亡。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飘扬南京城。“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古为今用,借古鉴今,五千年中华文化,成就了共产党人的文韬武略。“两个务必”,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人民领袖对全体共产党人的谆谆教诲。由此启程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赴京赶考,中国革命的航船开启了新征程。

见识过高大、气派的南京民国总统府,凝视延安的土窑洞,身倚西柏坡的小木门,就明白了为什么历史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人民选择了领袖毛泽东!

中华民族历经百年耻辱,灾难深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开国领袖的声音,从天安门城楼响彻全世界。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开创民族复兴的伟业。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发奋图强,一定能够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业!

圣地之行拍了照片,写了文字,最大收获是接受了心灵的洗礼。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到瑞金、到韶山、上井冈山去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