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17日
让艺术之花开遍寻常角落
□聆 听
把课堂搬到广场,市文化馆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拆除了传统群众性艺术教育的围墙,更在专业艺术与普通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艺术真正走进了群众生活。这种将高雅艺术从殿堂搬到街头巷尾的做法,看似场地的简单转换,实则是文化惠民理念的生动实践。当白发苍苍的老人能在晨练时跟着专业老师学唱戏曲,当带着孩子的家长能在散步途中驻足欣赏舞蹈艺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远比在封闭教室里正襟危坐的授课更能体现艺术的本质。因为艺术本就该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而非高高在上的奢侈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正成为社会必须直面的课题。许多退休老人虽有充裕时间,但面临社交圈萎缩、精神生活贫乏的困境。市文化馆主动将服务重心下沉,正是看到了银发群体对文化艺术的强烈渴求。这种观念转变说明,当专业艺术工作者真正俯下身来,就能点燃普通人心中沉睡的艺术火种。艺术教育不该有年龄门槛,让白发长者也能在艺术中找到人生新舞台,正是公共文化服务应有的温度。
在广场上、社区里,专业人才与普通市民的互动,实现了双赢。一方面,艺术家走出了“曲高和寡”的困境,在群众热切的目光中重新认识艺术的价值。另一方面,普通市民得以突破经济条件、教育背景的限制,近距离接触专业艺术指导。这种“送艺上门”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1公里”的难题。实际上,单方面的“送文化”容易流于形式,只有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才能形成持久的文化生态。
市文化馆让艺术走进普通市民生活的探索,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世界,更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期待艺术之花能开遍城市的每一个寻常角落,让文化惠民真正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日常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