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17日

文化馆公益培训,点亮普通人的艺术梦

□识途马

“没想到退休后还能跟专业老师学书法,这课程安排真贴心。”4月7日上午,在解放区站南社区广场上,退休人员王晓艳说。4月7日起,2025年市文化馆春季公益培训班如约而至,100多位市民在这个春天开启属于自己的艺术之旅。

(据《焦作晚报》)

春日的暖阳洒在站南社区广场上,退休工人王晓艳手握毛笔,在宣纸上写下“福”字的最后一笔,围观群众自发鼓起掌来。这样的场景,应是市文化馆春季公益培训的真实写照。艺术课堂从专业教室搬到社区广场,文化服务从“请进来”变为“送上门”,文化部门此举是在用最温暖的方式托起普通人的艺术梦想。

曾几何时,学艺术对普通人来说总带着些“距离感”。专业培训费用高、场地远、师资难寻,让很多心怀热爱的人望而却步。如今,声乐课开在社区长廊,书法教学摆在广场石桌,舞蹈课堂设在小区空地……“下楼即达”的便利,让72岁的王女士也能穿着布鞋学跳健身舞,让打工多年的李师傅下班后还能摸到二胡琴弦。市文化馆把艺术培训从“殿堂级”变成“烟火气”,其实是读懂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

我们看到,公益培训的师资名册上,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会员康静、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的王颖慧等专业人士赫然在列。这些老师在社区广场手把手教学员识谱、运笔、压腿。声乐老师李鑫祥举着扩音器,在春寒料峭中带大家练声;书法老师吴云风弯着腰,一遍遍纠正老人的握笔姿势。难得的是,课程设置既有素描、二胡等传统项目,也根据群众反馈随时“上新”。这种“较真劲儿”使得公益课堂告别了走过场的“凑热闹”,成为实打实的“练真功”。

不难理解,从西于村小广场此起彼伏的舞步声,到站南社区飘着墨香的书法班,市文化馆公益培训的背后,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突围。政府搭台整合社会资源,退休教师、高校专家、培训机构纷纷加入志愿队伍;群众点单决定课程内容,市文化馆根据需求动态调整。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我们深信普通市民的艺术梦想不再遥远,这座城市文化生态正在蝶变。

如今,街头的艺术课堂,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温暖着市民的文化生活。事实终将证明,真正的文化惠民,不在于建多少豪华艺术殿堂,而在于能否让每个想唱歌的人找到话筒,让每个爱画画的人铺开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