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31日

“大科普”点亮青少年科学梦

□识途马

为18所学校聘任科学副校长,先后举办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科学素质大赛等多项赛事,吸引了全市10.6万余名青少年参与其中,其中青少年科学素质大赛参赛人数居全省第一……去年以来,市科协持续聚焦科普惠民,不断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据《焦作晚报》)

科学梦的种子,需要一片肥沃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市科协以一系列举措,为青少年搭建起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科普天地。从校园到社区,从实验室到科技馆,从线下活动到线上传播,“大科普”的格局,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

据报道,过去一年,18所学校聘任科学副校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等赛事吸引10.6万余名学生参与,科学素质大赛参赛人数更是居全省第一。这些数字背后,是科普资源下沉校园的坚定决心。科学副校长不仅是头衔,更是桥梁——他们连接起学校与科技馆、科研机构,将前沿科技动态引入课堂,让科学教育走出课本,变得鲜活可感。科普活动覆盖全市近半数青少年,科技馆接待观众突破36万人次,使得科学不再是高墙内的神秘符号,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成长伙伴”。

科技馆里,“寻龙会”带孩子们穿越远古;“非遗体验”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碰撞;科普大篷车化身“移动课堂”,带着趣味实验走进乡村学校;《天问问天·荧惑不惑》等原创视频,用影像语言解答宇宙奥秘。更令人欣喜的是,科普没有止步于单向输出,而是组织青少年走进超算中心,让他们亲手触摸国之重器;鼓励学生设计“校园网球机器人”,将奇思妙想变为现实。

科普教育体现有“大格局”,也体现了“绣花功夫”。今年的计划中,“馆校共建”“科学课进校园”“科技冬夏令营”等举措,无不体现着“精准滴灌”的匠心。但要让科普真正扎根,还需要更多力量加入。比如:科学家担任“伴飞导师”,用亲身经历讲述科研故事;学校打破学科壁垒,让物理、化学不再冰冷;家长放下功利心,陪孩子在科技馆里自由探索。正如温县小麦博物馆将一粒种子的成长史变为生动的科普课,只有当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鼓励探索的氛围,青少年的科学梦才能抽枝展叶,长成参天大树。

科技部门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大科普”最动人的意义不仅点亮当下,更是在播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