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8日
万里黄河润怀川(中)
□杨保红
①
②
③
④
图① 陈家沟太极广场。
图② 吉祥寺的古碑刻。
图③ 古阳堤遗迹。
图④ 崇宁寺罗汉殿。
(图片由作者提供)
清风古岭 莫大河坟
据《尔雅·释地》:“梁莫大于湨梁,坟莫大于河坟。”湨水大体相当于今蟒河,其在孟州城东入黄河前沿线留下高大堤岸,孟州城以西为丘陵山地,以东的平原地区有一条清风岭为古黄河自然堤。
据1991年版《孟县志》记载,清风岭冈:“位于县东部平原之中,西起上段村,经上作、水运、谢庄、黄庄延伸到温县境内,为一东西走向的带状凸起,此乃黄河冲积扇的顶部,为黄河古自然堤。”老新洛路沿着清风岭脊,由孟州城向东,经温县,入武陟县过大封镇后始向北折。
1991年版《温县志》记清风岭岗地:“位于县中偏南部,呈偏西南至东南带状走向,贯穿县境。”
古温城遗址位于温县、孟州交界处的温县上苑村北一带,西临猪龙河,面积约0.8平方千米。周武王赐大司寇苏忿生12采邑,温为首邑,故又称苏封、苏城。自春秋置县,历战国、秦汉至魏,均为温县治所。晋初县治移于晋城(今招贤),招贤、安乐寨等村名传说均与司马懿有关。
今温县城古称李城,据《续汉书·郡国志》记载,平皋县“有李城”。隋移温县治此。城北有联珠台,为相距甚近的两个大土冢,中有虹形桥相连,其上旧有孙真庙等建筑30余间,相传为殷纣王名臣苏护父子墓。
温县东部的陈沟、徐沟、冉沟、杨沟、卫沟、康沟、段沟、朱沟,皆在清风岭的南沿,村里都有南北向的大沟,所以就以姓氏加沟,构成了村庄的名称。其中,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300年前,河洛交汇处对岸一个普通的村落里,陈王廷汇集《河图》《洛书》太极阴阳之学,创立了刚柔并济的太极拳。
1993年版《武陟县志》记载清风岭:“西起大封乡董宋村,东至北郭乡方陵村的清风岭岗地。”清风岭在武陟境内大体在今黄河大堤一线。沿线古迹众多,有春秋时期的隰城遗址、赵庄遗址,又多名刹。
老新洛路过武陟大封后折北离开清风岭,可能与历史上向东的清风岭一带在唐代以后归属南岸的河阴县有关。武陟境内清风岭上古迹也多在这个区域。
余会村的念定寺,据清道光《武陟志》记载:“念定寺在余会村,有唐幢。”民国《续武陟县志》记载,索余会村念定寺内,有北齐天宝三年王景炽造像。
隰城故址位于武陟县北郭乡城子村北,城东西长450米、南北宽390米,其南、西残存城墙高出地面1.5米至2.5米,宽5米至6米,西部大部分城墙被压于村庄下。北面残存城门一座,高3米、深3米,城门在清康熙、嘉庆、光绪年间均有修缮。由于黄河多次淤漫,城基及城内遗存埋于地下。据《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王以苏忿生田与郑,有隰城。”司马彪曰:“怀有隰城。”清道光《武陟县志》记载:“隰城在县西南十五里城子村。”
崇宁寺在城子村西南角的梨林村。据寺中碑石记载,该寺始建于北宋元佑年间,原名梨林寺,元末明初毁于兵火。明成化年间重建,选址于清风岗上,寺名为崇宁寺。崇宁寺距黄河大堤仅500米,清代中期以后,黄河多次泛滥,屡将寺院冲毁。
黄、沁河交汇处的武陟县东草亭村有个吉祥寺,始建于唐代,明嘉靖三十三年重修大佛殿,因建于清风岭上,又名清风寺。大佛殿前墙内所嵌《佛寺流源序》碑上说:“清风岗者,纵三百步,横有百里,高数丈。”清朝光绪年间重修后更明为吉祥寺。
尘封烟锁 古堤长存
武陟县沿清风岭一线修筑拦黄堰,始于清乾隆年间。“清嘉庆二十一年官修拦黄堰139丈,道光二年接700余丈,道光五年增修500丈,共计1339丈,合8.92华里”,这就是所谓十里钦堤。
今沁河口以下,黄河失去清风岭控制,筑堤的历史较早。古阳堤是最古老的黄河堤防,起自武陟县木栾店,经获嘉、新乡、延津、卫辉、浚县,终至于滑县。它兴起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统一完臻于秦,具有相当规模于汉。清《一统志》记作“汉堤”,《河南通志》称“太行堤”。
武陟县东中心线上,沿着古阳堤有一条古村落带:木栾店、马曲、大城、圪垱店、商村、宋陵、孟村、邸阁。秦始皇二十八年(219)置武德县,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废武德县入修武县,秦武德县故治就在大城村;商村现有一处龙山文化遗址,其地表文物有商王庙、汤帝陵;邸阁的村名来源于北魏时在此地设立的邸阁仓,这里也有一处龙山文化遗址。
河道南趋后,古阳堤成为废堤。明弘治七年(1494)副都御史刘大夏治河时,修筑了从胙城至徐州180千米的太行堤,作为黄河北岸第二道防线,后又利用古阳堤将这道防线延伸至武陟木栾店。
武陟县嘉应观乡御坝村南的黄河堤防淤背区上,一个占地12公顷的黄河文化产学研基地已初具规模。该产业园系河务部门和地方联手打造,园区以御坝工程为依托,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形成研学基地,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御坝修筑于清雍正初年。清康熙末年以前,沁河口至詹店的9公里间没有堤防。清康熙六十年(1721)八月,河决武陟詹家店、马营口、魏家口,大溜夺运河,至张秋,由五空桥入盐河归海。农历九月,塞詹家店魏家口,农历十月塞马营口。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马营口复决,灌张秋,水注大清河。堵口筑坝过程中,先建钉船帮大坝挑河东南,再建秦厂大坝将大河再行南挑,同时将沁河口至詹店间的自然缺口接筑成遥堤。钉船帮大坝在雍正初年被加固后称为御坝。
目前,焦作境内黄河堤防自孟州中曹坡起,止于武陟县仨堤头,全长31.01千米。黄河下游左岸堤防起点就位于中曹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