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8日
老八路郝太富
□李光嵩
我参加工作时的第一任领导叫郝太富,是一名1944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离休前担任河南六零四储备库主任,他曾经给我讲过一个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
那是1945年4月,在道清路南反“扫荡”战斗中,他所在的太行八分区二团在武陟县小高村与400余名敌人突然遭遇,双方随即混战在一起。我方经过反复冲锋、数次肉搏,最终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
在这次战斗中,郝太富大腿被敌人的刺刀挑开一个口子,但他没退缩,而是坚持与敌人拼杀,直到战斗胜利。
我当时就问他,你难道没有感到疼痛吗?他眼睛一瞪,道:“疼个屁!当时那个场面你不知道,眼看自己的战友倒在了敌人的刺刀下,老子眼睛都红了,哪还顾上疼啊?”
听同事讲,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西南剿匪,郝太富跟随刘邓大军转战大半个中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斗近百次,其间多次负伤、多次荣立战功,1955年9月首次授衔时被授予大尉军衔。
就是这样一位八路军老战士,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放弃正团职军官待遇,脱下穿了半辈子的军装,回到修武县的偏僻山沟,担任一个科级待遇的仓库主任,且无怨无悔,这需要多么大的胸襟和勇气啊!
对此,好多人都不理解,但我却在与他老人家相处的日子里,一步步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从省里一家财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修武县西村的河南六零四储备库担任会计,于是便有幸和老领导郝太富相处了近一年的时间。当时我的宿舍正好与老领导的寝室兼办公室是隔壁,所以每到晚上都要在屋前的石桌旁和老领导聊天。
老领导的妻子和儿子都在几十公里外的武钢西张庄粘土矿工作,平常他一个人生活。老人家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喝两杯,每天晚上他会从职工食堂打上一份菜,对着酒瓶抿两口,我只要没事儿就会陪他喝两口。
年轻时的我是一个军迷,喜欢听部队上的事情。不管我问什么,老人家都会满足我,不过他讲的大都是他战友的英雄事迹,极少提及自己。我曾问他:“您一个行政十五级干部,在这山沟里窝着,难道不觉得吃亏吗?”一听到我这个问题,他立刻就瞪大双眼道:“吃亏?你忘了我给你讲过的那些战友的故事吗?他们好多人十几岁、二十几岁就光荣牺牲了,大部分连个媳妇都没娶,他们亏不亏?还有那些因伤残废的战友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他们亏不亏?我能活到现在,有老婆、孩子,已经值了!”每每这个时候,我看到老人家的眼眶都是红的,有时候他还会像个孩子般号啕大哭。
老领导离休后,组织上在城乡接合部给他安排了一套近100平方米的小院子,奔波了大半辈子的他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家。后来,我曾经去看过老人家几次,每次相见他都非常高兴,精神状况也不错,对此我感到很欣慰。
老人家因战争年代多次负伤,身体状况也是每况愈下,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保持如此乐观的精神状态,实在难得。老人家常说:“我是一个山沟里长大的穷孩子,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若不是共产党领导我们打江山,我能有今天的这一切吗?我现在吃喝不愁、衣食无忧,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啊,这辈子我不亏!”
老人家的人生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英雄不仅仅需要勇敢、血性和责任,还需要有对党和人民真诚的感恩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