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8日
南古村的春天
□ 张玉霞
一垄垄绿色蓬勃的麦田,一片片金黄摇曳的油菜花,一处处粉红如云的桃园,3月的南古村,带我们走进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
正是草长莺飞、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被派到南古村做驻村第一书记的朋友邀我们来看看、写写这个村子。由此,我们认识了南古村,并看到了它的前世今生。
南古村位于武陟县大虹桥乡的南部,村边黄河蜿蜒,绵绵芒山远望。一个100多户人家、600多人的小村子,以种植“四大怀药”、小麦、玉米、花生、油菜为主,还利用黄河滩地饲养着鸡鸭牛羊等。南古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盘古开天地后休养生息的地方,也是唐王李世民蟒河阻拦追兵故事的发生地。这条河至今仍在村子南边,默默地流向黄河。
相传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李世民率领部下与敌军在黄河北岸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突围中,李世民与大部队走散,身边仅剩寥寥几人,处境危急。一位白发老者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将军莫急,此地乃风水宝地,自有神灵庇佑。将军只需沿着前方那条蜿蜒小路前行,定能脱离险境。”
李世民等人按老者指引的小路疾驰,不多时,只见清澈的蟒河上横跨着一座古老的石桥,李世民等人急忙策马冲过去。待他们全部安全过河后,平静的河水突然黑暗汹涌起来,瞬间淹没了石桥。敌军追到河边,只好无奈退走。
后来,李世民登基当了皇帝,并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但他始终忘不了当年在南古村的遭遇,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与眷恋。他下旨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村庄赐名古村,又因地处南边,所以叫南古村。
走在南古村的田埂上,麦子绿油油的,一垄垄延伸到远处。一个短发的农妇手持铁锨,正看护一段白色的软管为麦田浇水。我们好像银环下乡,问朋友这是哪里引来的水,朋友说现在的田里都打有井,方便灌溉。我们问农妇一家种了多少地,咋一个人。她说差不多20亩,老公过完年就进城打工了。我们齐声夸她能干,她拄着铁锹说,常香玉不是在戏里唱了:谁说女子不如男。
桃园里遇到主人,他是一个50岁左右健谈的人,说自己有20多亩桃园,每年带来不少收入。我们问他:销路好吗?他说现在是网络时代,桃子成熟时,拍片发到网上,有商家和个人上门来买。去年收成好,桃子又不耐存放,村里的驻村干部托邻村的美女主播帮他带货,一声声“家人们”“宝子们”地吆喝,再加上展示他的桃子个儿大、味道鲜美,到最后都不够卖。他亮出微信二维码,让我们加好友,说今年他要开直播,不仅要卖桃子,还要卖黄河滩边自家养的几百只鸡鸭下的蛋,“都是又大又新鲜,欢迎你们进我的直播间下单”。我们纷纷扫了他的二维码,发现他姓党,共产党的党。
黄河,是南古村最亮点的地方。来到黄河岸边,远望母亲河滚滚东去,大气磅礴。迎面吹来的黄河风,带着河水的气息和泥土的味道,告诉我们它在广袤大地上的浪涛汹涌和纵横驰骋,绵延了五千年灿烂夺目的中华文明,更滋养了两岸华夏儿女。一个帅气的小伙子正手执甩杆,带动一条十几米长的“飞龙”在空中游动飞舞,尤其在浩浩汤汤、奔流不息的大河背景下,充满灵动和飘逸。作为焦作市黄河龙狮非遗传承人的杨飞龙,曾带队参加2025年央视蛇年春晚,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这一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精神与智慧的结晶——黄河飞龙。
同伴是认识野菜的小能手,一进村就发现了宝藏:“哇!这里是野菜的聚集区呀,看荠菜、苜蓿苗,还有枸杞芽。又嫩又多,快摘快挖!”细看房前屋后、土坡田埂,真有它们的身影。前几天读过一首诗,说野菜:为其在野,我们才可以坦然面对春风的肆虐,为其在野,我们不再相信饥饿。野菜是大地母亲的馈赠,灾荒年救活了多少人。
荠菜最好认,高举着小白花,好像在向你招手。尤其荠菜馅的包子、饺子,想想就叫人垂涎。我们一前一后挖着荠菜,不小心就挖进了一家没有院门的家户里。只见院子两侧开的小菜园长势喜人,一排排鲜嫩的小葱、蒜苗,一丛丛聚到一起绿油油的菠菜,还有红紫色、绿色的生菜嫩得还没有打开裙边一样的叶子。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坐在屋门口,看着不速之客的我们,慌忙对着屋里喊:有人来了,有人来了……帘子掀动出来一个年长些的妇女。我们忙解释从市区来,挖野菜不小心进来了。她和善地说:“挖吧挖吧,村里长得到处都是,还有院里的蒜苗、菠菜,我们都吃不完,你们随便拔。”平凡的人,平实的话,总是给我们许多感动,特别是淳朴厚道的农民。
当我们羡慕她住的地方大,还可以开菜园,她说老农民,啥也不会,就会种地时,看到院门外绿油油的麦田和远处明黄的油菜花田,春天其实是他们种出来的。
朋友过来,接我们去他租住的小院儿吃饭。他原本是焦作日报社的一名记者,自上月底驻村以来,潜心了解村情民意,邀请专家来村里考察,正为村子谋划黄河文化节活动和种植等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让南古村变成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付出了许多努力和心血。
黄河的风,转动着村边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巨大的叶片轻盈又欢快。我突然听到南古村“怦怦”的心跳声,古老又年轻,有力而振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