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1日
又是玉兰花开时
□陈丽娟
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柔柔地洒,吹醒、滋润了玉兰树,吹开了玉兰花。白雪般的花朵精莹剔透,如同白色的玉蝴蝶站满枝头,尽显不染尘埃的雅致。看着盛开的玉兰花,往事便涌上心头。
清晨,王奶奶提着小桶给院子里的玉兰树浇水。她的银发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水从桶中洒落,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像是落了一地的星星。她一边浇水一边吟唱:“二月里来呀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指望着今年的收成好,多打些五谷充军粮……”王奶奶的歌声带着岁月的沧桑,却依然清亮。这歌声像一缕春风,轻轻拂过我的心头,有着岁月的温度,带着泥土的芬芳。
那年,王奶奶已经60多岁,头发全白了,但精神头特别好,一天到晚从不闲着。王奶奶家的故事,不但村里人知道,很多邻村的人也知道。1943年农历二月,玉兰花盛开的时候,王爷爷上山参加八路军去了。王奶奶是村里的妇女干部,她组织村里的妇女做军鞋、送军粮,样样都干得利索。白天种地,晚上点着油灯做鞋,手指被针扎破了,就用布条缠上继续做。她总说:“那时候虽然苦,但心里是甜的,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在为抗战出力呢。”
我喜欢王奶奶,王奶奶也喜欢我。我帮她给玉兰树浇了水,她便拉着我的手,坐在屋檐下的长凳上。农历二月的风还带着些许寒意,但阳光暖暖的。她又给我讲起了她家的故事:“那年二月,玉兰花开得特别早,白生生的花朵像一只只展翅的白鸽。就在花开得最盛的时候,你王爷爷参加了八路军。”
“他走的那天,也是这样的好天气。”王奶奶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褪了色的红手帕,上面绣了一朵白色的玉兰花,里面包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英俊的年轻人,穿着军装,目光坚定,“这是他立了功,部队给照的”。
我注意到手帕上绣的花,针脚细密,虽然已经褪色,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这是我给你王爷爷绣的。”王奶奶摩挲着手帕,“那年二月,他要去参军,他特别喜欢玉兰花,我连夜绣了这朵玉兰花,让他把红手帕带在身上。他说等打跑了敌人,就回来和我一起种地。”她的眼眶湿润了……王奶奶说,王爷爷在抗日战争中立过很多功,后来参加了解放战争。1948年的二月真冷,玉兰树上的花苞刚刚露头,就传来了王爷爷牺牲的消息。“那会儿我正在地里干活,听见消息,手里的锄头都掉在了地上。”王奶奶的声音哽咽了,“但是想到他是为了新中国牺牲的,我就咬着牙挺过来了。”我紧紧握着王奶奶的手,她的手很粗糙,布满了老茧。她说,那时候她和公爹婆母一起,种着家里的二亩地,把一儿一女拉扯大。每到农历二月,她都会纪念王爷爷,会给玉兰树浇水,唱着那首王爷爷喜欢听的歌。
王奶奶说:“儿子长大后也当了兵,在部队努力学习、工作,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后来提了干留在了部队工作。女儿考上了卫校,毕业后分到了医院工作。孙子去年考上了军校,说将来要当军事家……”王奶奶说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王爷爷要是知道了,一定很高兴。”她转身对我说:“丫头,记住啊,现在的好日子,都是无数像你王爷爷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看着王奶奶重重地点了点头。
几十年过去了,又是玉兰花开时。王奶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王奶奶的歌声常常萦绕在我耳边。那歌声在春风中飘荡,飘过田野,飘向远方。那歌声有对过去的怀念,有对生活的珍惜,更有对未来的期盼。在这二月的春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像王奶奶这样的人,他们用坚韧和乐观,编织了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