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4日
遇见赤壁
□浮 云
时光荏苒,四季更迭。那曾尽情展现三秋繁华的红叶,还在山岭装点着冬日,一行黄叶纷飞的白杨也在小路旁尽情谱写冬的篇章,而我一转身,就在朝行暮至中遇见了你。
我曾在苏轼的《赤壁赋》里寻觅过你,也曾在杜牧的《赤壁》里品鉴过你。但当我真正站在浩浩荡荡的长江南岸,听江水滔滔,观鸥鹭翔集、鱼跃江上、船笛向晚、苇荻随风时,脑海里怎么也无法浮现那曾经战鼓齐鸣、呐喊声声、东风助阵、火攻曹营时赤壁鏖兵的壮观场景。三国赤壁的古战场旧址就在身后,而那战场的厮杀声、枪戟的碰撞声,似乎都被景区高大的青砖围墙圈囿尘封了。此时,三位同行者也都默然无语,各自漫步于“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的岸边。或许他们心中也有一幅“三国周郎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场景吧,又或许我们都在“故国神游”时,感叹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漫步江边,目之所及到处是被江水淘洗过的沙砾。突然,一块与周遭大大小小不规则石块迥异的“石头”吸引了我的视线。那是一块棕红色、略扁的椭圆形石块,它的表皮有被水石磨洗过的光滑,也有锈蚀的斑驳痕迹。起初,我以为那是一块时间久远的某种化石,待询问一位学过地质的朋友后才知道并不是。放入水中清洗时,它还会发出“滋滋”的响声,有红棕色粉末从一个小孔里倾泻而出。难道这是杜牧捡起又遗失了的“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证物?说不定这真的是一枚“折戟沉沙”的残片,只因岁月沧桑才失去了原本的模样。握在手里,它沉甸甸的,似攥着历史的衣角。它将再也无法回到那场战争中去,无法再被主人执锐出征。赤壁之战的那场大火依然在江上熊熊燃烧,折戟的残片遇水时腹心的低语,仿佛正是千年前那战场的厮杀声在穿越时空,划过耳际,然后留下一阵风声飘向了遥远的时空。
当历史的车轮一道道碾过,风起云涌间,正悄然改变着历史的进程。抬眼望去,这落日余晖中垂钓的老者,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江面不时跃出水面的鱼儿,还有江上鸣笛前行的航船,共同构成的绝美画卷,怕是周郎无法想象的吧!若他有朝一日能看到如此清朗俊逸的赤壁江岸,又该作何感想?
还在江边垂钓的老人,是否也会打捞上一个三国的周郎?倘或得愿,我们便可携手邀他到赤壁的古街去走一走。走走停停间也许在一家茶馆小坐,与他一起品一壶色泽青褐、滋味高扬的青砖茶;抑或是陪他夫人同品一壶色泽红润、滋味平和醇香的米砖茶。而我们则在茶香缭绕时,听他轻描淡写地讲述那场“火烧战船”的盛况,讲他如何发挥水战之长,听他感叹命丧英年魂归巴丘的遗憾;再或周郎还是喜欢饮酒,在与大家共同把酒言欢时,豪情畅谈那场借东风的快意;酒酣耳热时,或可仰而赋诗,继而也会有“周郎顾曲”的悠然吧!
当我们在赤壁穿越明清羊楼洞古街时,我也曾想:在这里,周郎会不会为小乔簪上满头鲜花,抑或是为她画上眉间花钿。如果千年前的周郎能够穿越时空来到这里,历经岁月沉淀,他一定想像东坡居士说的那样:“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又一轮东升的朝阳把温暖的霞光洒在古街光滑的青石板上,那道深深的车辙印似乎早已将前朝往事与当下的百姓生活串联了起来。古街由西向东,也串起了明清时期的碎片时光。前朝谁家的磨盘上,那盆紫叶酢浆草还在静静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看汉服女子手执团扇如一阵清风般悠然飘过,看孩童欢笑着奔跑而去,看行色匆匆的中年男子,看悠闲慢步的老年夫妻……
这个冬天,转身遇见你,是我人生中的又一道风景线,让我在不一样的人间烟火里,感受到真实的存在与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