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4日

回忆乔叶二三事

□ 郑乃谦

2023年8月11日,修武籍作家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喜讯传来,鼓舞着整个焦作文学界。

首次听到“乔叶”这个名字,居然是在陕北延安。

30年前,正值自己摄影创作发烧时期。1995年10月,在《延安文学》杂志主编曹谷溪先生的引导下,我跑到千里之外的陕北高原去采风。那天下午在《延安文学》编辑部遇到一位编辑,名字叫闫安。闫安老师知道我是河南修武人,便问是否认识作家乔叶,并说他们是在一次笔会中认识的。自己的爱好是摄影,家住在山区,很少进县城,对文学界的事情根本不了解,所以我的回答自然很尴尬,但是表示有机会一定把问候转告给乔叶。延安行,“乔叶”这个名字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总寻思着找机会认识一下,并欣赏其作品。

回来后通过朋友了解,知道乔叶本名李巧艳,焦作师范毕业后当过教师,所写的诗歌、散文在全国很有名气。

次年5月,南泥湾插秧的季节,我又到延安跑了一趟。两次陕北采风归来,写的散文《心灵洗礼延水畔》《春访南泥湾》《可敬可亲的延安人》全是圣地之行的激情之作,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仅有的3篇文章。

1998年,修武县文联发出通知,为纪念改革开放20年征集文艺作品。闻讯,我专门下山进县城,把自己的3篇“得意之作”送到文联,想不到接待我的正是乔叶。她留着一头短发,显得十分精干与雅致,话语不高,平易近人,十分诚恳。没有了解她的工作,也没有谈及文学创作,但是记得把闫安老师3年前的问候转达到了。因为稿件的事情,几天后应约又去文联见了乔叶一面。所送的两篇文稿和一幅南泥湾风光照片被录入《修武县改革开放20年文艺作品集锦》,这是自己的文字首次被印成铅字并且入书。

在千里之外的《延安文学》编辑部,首次听编辑老师提到了我的同乡、作家乔叶的名字,归来之后写的延安题材又被乔叶老师收录于书中,天下巧事就是这么多。

高兴了一阵子,我继续迷恋着玩相机。

自1998年见过乔叶两次,之后没有再见过面,只知道她后来调到了省城,担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而且作品颇丰,获奖不断,多部作品还被翻译成外文传播到许多国家。后来她调到北京,担任北京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无论身在省城还是京城,无论文学成就多么辉煌,乔叶至今总称自己是修武人,这让家乡文友除了羡慕,更多的是钦佩。

2010年举办过《家乡巨变——摄影20年回顾展》后,我的摄影创作降温、退烧,把主要经历转到散文写作上,所以后来有机会接触到了乔叶。

2020年11月,有关部门在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组织一次读书会,接到通知,我欣然前往。到了那里一阵惊喜:遇到了20年未见面的乔叶。她丝毫没有大作家的架子,说回到老家十分亲切。乔叶言谈中流露出关注家乡、特别关心家乡文学创作的心情。在方所书店举办的座谈会上,聆听高手大腕们的分享体会,我颇有收获。尽管有了乔叶的联系方式,因为知道对方工作、写作忙碌,所以从来不曾随意打扰。

《宝水》出版,焦作文友人人欣喜。得益于焦作市山阳区作家协会主席马万里的帮助,我也得到了一本。双手捧着沉甸甸的新书,嗅到的墨香似乎还带有那浓浓的泥土气息。扉页上有乔叶的题字:前一句是“宝水如镜,照见此心”,后一句受用不起也不得不说明,那就是“郑乃谦先生指正”。要说欣赏,自己只是勉强有资格,岂敢“指正”。大作家,太谦虚,让人钦佩!收到《宝水》后,我将自己的地方红色历史文集《山门河畔》寄给乔叶两本,除了表达谢意,还想推介修武山区的红色历史文化。

2023年8月7日,中国作家网发布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宝水》等10篇作品入围茅盾文学奖评选。8月11日接着传来喜讯,没有让家乡读者失望,经过6轮投票产生了5部获奖作品,《宝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乔叶是获奖作者中唯一的一位女性作者!

10月中旬的“南坡秋兴”活动中,载誉归来的乔叶作为特邀主讲嘉宾再次来到大南坡,又是与众文友合影留念,又是给陌生读者在《宝水》上签名。登台分享创作感受时,乔叶娓娓道来的话语,仍旧体现了她对故土、对乡亲浓浓的感情。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乔叶,当过教师、机关干部,无论干什么工作,对故土、对家乡人,总是满怀深情与挚爱,并把这种情与爱倾注于作品中。进入大都市后,她更加眷恋故土。一部《宝水》,8年蓄能,深山区的古村一斗水、光荣的村庄大南坡,这些特色乡村都是她创作的源泉。将地方特色浓郁的怀川方言融入书中,《宝水》又成了传播地域文化的使者。

乔叶的《宝水》出版并获奖,无形中实现了一个我半个世纪前的心愿。这话听起来觉得别扭吗?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

小学阶段的我只读过两部小说,即《高玉宝》《闪闪的红星》。1974年我升入初中,新环境里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小说。上课时,我趴在课桌上埋头苦读,如饥似渴,只要不影响课堂秩序,彼时老师的态度是视而不见。同学之间互相借阅,交流读后感,几乎到了狂读小说的地步。读来读去,我发现小说里全是别处或者远方的故事,心里便突发奇想,要是有当地题材的小说该多好啊!

后来出现了一件巧事。

次年春季的一次校会上,老师赵德林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将有知名作家来到西村公社体验生活,然后写一部以修武题材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把家乡的故事以文学作品传播出去,让家乡名扬四方,同学们听了之后,自然是一片掌声。此后就开始了期盼,盼啊盼,一年过去了,后来高中毕业了,这个小说连个影子都没有。所以,欣赏家乡题材的小说成了我深埋于心底的梦想。

儿时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淡忘,连老师本人也早已忘记自己曾经在校会上宣布过的这条消息。

乔叶和乔叶的《宝水》,是家乡人的骄傲和自豪。《宝水》荣获茅盾文学奖,是对家乡作者最大的启发和激励。《宝水》读书微信群、乔叶家乡文友座谈会、跟着乔叶去跑村等各具特色的文学活动接二连三地举办,这些活动预示着修武乃至焦作的文学创作成果必将似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未来可期,深情期待!

图① 2023年10月14日,乔叶(左二)在“南坡秋兴”活动中分享创作感受。

图② 作者与乔叶合影。(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