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4日
打开《过年书》走进独具特色年俗画卷
□廉彩红
百节年为首,年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里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中国的年文化丰富多彩,涵养深刻,承载着中国人细腻、深厚、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和情感。
2024年12月,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正式成为全球节日,因而,今年春节的含金量更大了,容载性更强了,更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此时,翻开《过年书》,跟着作家冯骥才的文字走进这一承载丰富、民俗多样的年俗画卷中,徜徉在走过千年的年的长河里,沉吟感喟。
《过年书》中包含《守岁》《花脸》《除夕情怀》《终岁平安》《春节八事》等50余篇冯骥才关于年的文章和访谈,并配以30余张民俗彩图,图文并茂、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春节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和纷繁多样的习俗,涵盖了关于春节的抒情散文、民间文化的抢救与传承、春节习俗的社会认识等多个层面。《过年书》按文章主题及反映出的情感思想及民俗活动细致地分为年的感怀、年的沉思、年的艺术、年的思辨、年的话语五个部分,犹如五幅绚丽多彩、令人沉醉的画卷。
在前言中,冯骥才深情地写到:“近年来,我特别想编一本书,即《过年书》。因为我写了太多的关于年的文字,小说散文也好,随笔杂文也好。我是从农耕时代过来的人,对年的情怀和记忆太深。年是中国生活和文化中太陈太浓太烈太醇的一缸老酒,而且没有一个中国人没尝过。”
《过年书》布局明晰,层次分明。冯骥才通过对春节各个维度的深入挖掘,将春节文化呈现得淋漓尽致。
在年的感怀这部分,他通过《过年》《花脸》《春节八事》《除夕情怀》《守岁》等文章,深情回忆童年时期和家人一起逛庙会、贴春联、放鞭炮的欢乐场景。庙会上人山人海,各种小吃摊、手工艺品摊、杂耍表演应有尽有。人们摩肩接踵,欢声笑语不断。穿梭在人群中,品尝着各种美食,欣赏着精彩的表演,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那时的他无忧无虑,享受着亲人的爱和包容,字里行间流露出过年时长辈对孩子们的关爱,浓浓的亲情在年的盛大氛围中越发醇厚。在《除夕情怀》《守岁》等文章中,则用简洁明快干脆的语言,写出了千百年来我们过年的习俗,简朴的文章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以及对春节文化的深入思考和感悟。除了回忆曾经浓烈的年俗年味,作者还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春节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
在年的沉思这部分,他通过《福字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最能讲好中国故事》等文章深入思索年的内涵,意识到保护年文化的紧迫性,体现了文化学者的担当。
在年的艺术部分,在《打树花》《拜灯山》《豫北古画乡探访记》等文章中从不同艺术角度,反映出年俗中不同地区纷繁多彩的古老年俗艺术。
年的思辨中,我们从《如何把年召唤回来》《应保持我们春节的仪式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春节列入人类非遗意义非凡》等文字中,读出了冯骥才对传统年俗文化的眷眷之情和坚定守护,也对年俗文化在新时代中的发展前景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年的话语中,通过《春节,就是回到生命的原点一解乡愁》《年文化纵横谈》《何以春节?》《理解春节文化,才能更好认识我们的民族》等文章,揭示出春节在民族情怀中的分量,年俗文化是民族文化自信的绝佳体现,呼吁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年俗文化都不能丢掉,在新时代中更要珍惜这些文化遗产,让春节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过年书》是一部关于春节文化的专业著作,通读全书,我们能够窥见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中国人的过年景象。它还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感的记忆录、沉思录,饱含着浓郁的人间情怀。打开《过年书》,徜徉在年俗文化的长河中,让文字的流水滋润我们的心灵,感受年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