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4日
立春养生“三捂三不冻”
老人请注意这些生活细节
本报记者 梁智玲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虽已立春数日,但天气依然寒冷。这一时节气温多变,常常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气温骤然变化,容易引起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省健康科普专家、市首席科普专家张绍均提醒,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老人在这一时节更应注意生活细节,牢记“三捂三不冻”,避免疾病侵扰。
俗话说,春捂秋冻。立春后,为了避免倒春寒,首先要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早春时节更要捂着。“三捂”指的是捂背、捂腹、捂脚,“三不冻”指的是不冻头、不冻颈、不冻膝。在日常生活中,建议老人穿一件保暖的背心或马甲,穿高腰裤或加一条腹带,穿厚袜子或保暖鞋。外出时,老人应戴上围巾和帽子,戴好护膝。老人做好“三捂三不冻”,能起到驱寒保暖、防风寒、护脾胃、促进血液循环、护关节的作用。
那么,怎么“春捂”才科学呢?张绍均说,“春捂”应注意以下几点:所有的“捂”都以不出汗为宜;穿衣要注意“上薄下厚”的原则,减衣先减上衣,再减下装;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要继续捂,以免着凉;当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用捂了。需要提醒的是,“春捂”也应有度,有些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很怕冷,容易捂过度。如果“春捂”过度,可能会诱发鼻腔、牙龈等部位出血甚至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老人及其家人应注意多观察这些症状,适可而止。
春日阳光明媚,万物萌发,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暖”将成为天气的主基调。这时,很多老人都按捺不住到户外锻炼身体的想法。其实,早春时节,外出锻炼也很有讲究。张绍均说,初春坚持锻炼,可以提高耐寒能力,但不要过早出门锻炼,等太阳出来后锻炼最好。锻炼前作一些运动,如扭扭腰、伸伸腿、抬抬胳膊、揉揉膝盖等。在锻炼项目的选择方面,老人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年龄、体能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千万不可攀比求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对老人来说,增强自身抵抗力是健康晚年生活的基础。日常生活中,老人应多注意生活细节。比如,通过日常饮食摄取足够营养,三餐讲究营养搭配,多补充优质蛋白、新鲜蔬菜;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注意日常休息,避免劳累;讲究居住环境的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当天气晴好时,可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