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4日

焦作“高抬火轿”

抬上山西陵川

本报记者 王学典 摄影报道

当元宵节悄然临近,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间文艺表演。2月11日、12日,为共庆元宵佳节,陵川县精心筹备了一场文艺表演,而来自我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抬火轿”,则成为这场演出的璀璨明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市民与游客的目光。

图① 在表演的高潮环节,一组组焰火在轿顶绚丽“绽放”,美不胜收。

图② “高抬火轿”队伍中,有些是全家上阵。

图③ 山西群众观看演员作前期准备。

图④ 演员在绑高跷。

图⑤ 组装花轿。

图⑥ 60余人组成的“高抬火轿”表演队伍。

元宵节当天,虽然前一天下了雪,天气十分寒冷,但陵川县城的主干道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一阵阵热烈掌声与欢呼声中,备受关注的“高抬火轿”表演终于拉开了序幕。只见一位身戴红花、脚踏高跷的“新郎官”引领着队伍缓缓前行,在他身后,8名身着迎亲古装服饰的男子同样踩着高跷,稳稳地抬着装饰得焕然一新的花轿。在欢快的奏乐声中,在“媒婆”的引领下,欢天喜地地迎娶着“新娘”,将观众瞬间带入了那个充满喜庆的幸福时刻。

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南村,自古以来便有“踩高跷抬花轿闹新春”的习俗,近年来,民间艺人推动着这一传统技艺继续发展。他们在花轿的四周插上蜡烛,轿顶上则镶嵌着能喷射出绚丽火焰的龙头,寓意着新的一年里百姓的生活将如火如荼、红红火火。2007年,“高抬火轿”先是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高抬火轿”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作为万南村独有的民间艺术,“高抬火轿”完美地将踩高跷与抬花轿、秧歌等多种民间传统表演融为一体。其中,抬花轿的演员需要脚踩高达1.5米的高跷进行表演,只有具备扎实的功底与惊人的勇气,才能表演这项要求极高的传统技艺。

“踩高跷并不难,就是要能吃苦、多训练。”作为“高抬火轿”的第三代传人,卫平均深有感触地说,“只有不断增强下肢力量,做到‘人跷合一’,才能在表演中走得自如、好看。”为了将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卫平均与他的同伴们一直在努力。

如今的万南村,几乎人人都会踩高跷,“高抬火轿”的演出队伍也日益壮大,已有60多人,年龄跨度从4岁到60多岁。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与汗水,共同演绎着这一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

而“高抬火轿”之所以引人入胜,关键在于那个“火”字。在表演的最后环节,随着乐曲的节拍,一组组焰火在轿顶绚丽“绽放”,整个轿子瞬间化为夜幕中盛开的礼花,美不胜收。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去年,“高抬火轿”还增加了“飞人表演”项目:当轿子被固定在底座上后,两名演员将腿绑在花轿的杠子上,随着底座的旋转,他们会凌空而起、飞速旋转,观众无不为之惊叹、为之欢呼。今年,“高抬火轿”又增加了“头顶花轿”项目,将表演的难度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一群小演员中,10岁的刘糖糖便是其中之一。跟她年龄相仿的小演员还有20多人,他们大多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踩高跷,在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与努力之后才赢得了今天的演出机会。“我从5岁就开始练习高跷,现在已经练习5年了。虽然刚开始一直摔倒,但现在我已经很熟练了。”刘糖糖自豪地说。

每年春节,“高抬火跷”队伍都会出来演出,既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也让更多人熟知“高抬火轿”这一民间技艺。正如山王庄镇万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庆功所言:“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