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4日
龙源湖畔文化盛宴
本报记者 赵改玲
市龙源湖公园日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打卡地,当龙源湖畔遇到文化盛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春节期间,焦作市第九届戏剧展演、焦作市精品非遗展演、焦作市春节群众优秀文艺节目展演陆续在市龙源湖公园西广场举行,奏响了新春和美乐章。舞台虽小,但人气爆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线上线下齐关注,不约而同奔赴这场一年一次的新春文化盛宴,也让“公园+文化”组合,开出了新春绚烂的文化之花。
舞蹈《巳巳如意》。
武术《八极雄风》。
小品《天价彩礼》。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王梦梦摄)
粉墨丹青展风流
戏曲声声传古韵,舞台处处展风流。
春节文化大餐中,必有一道戏曲大餐。在华夏大地的悠久文化长河中,戏曲作为传统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与历史记忆。焦作市第九届戏剧展演,9天18场演出,仿佛是在岁月的长河中,让观众重温那些令人心醉神迷的经典剧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天观众络绎不绝,有的从中站区赶过来,有的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坐着轮椅来看戏,有的带着小板凳早早来“占座”。“这几天,我家老太太看戏可乐坏了,每天都来看,从头看到尾。她说,看戏才是过年。每天她回家还给我们讲半天,那是回味无穷啊。”市民范晓军笑着告诉记者。
9天18场演出,节目几乎都是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老戏。演员们的行头、妆容引起不少小观众的好奇,他们跑到后台,观看演员如何化妆。
演员在台上表演,生旦净末丑,个个鲜明;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样样精彩。台下,观众的喝彩声、掌声接连不断。
戏剧展演为戏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欣赏和交流的平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多彩非遗闹元宵
当春意渐回、月影渐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如期而至。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主打的就是一个“闹”字。作为春节“压轴大戏”,我市文化工作者奉献了一场焦作市精品非遗展演,那现场怎一个“火”字了得。
焦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焦作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77个。
这场非遗展演,汇聚了司马懿得胜鼓、火龙舞、龙灯舞、黄河飞龙、文武高跷、常家武虎、龙凤灯舞、通背拳、唢呐等。这些非遗项目,有的距今有500多年,有的是国家级非遗。
在家门口看焦作非遗,那是极具吸引力的。2月12日,元宵节,为了观看这场演出,14时不到,“观众席”已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就连附近二层楼的走廊上都挤满了人。
观众的热情也感染了演员们,大家活力满满,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观众奉献了这场独具焦作特色的“非遗大餐”。
和人们认为非遗传承人年龄偏大的印象不同,在这次表演中,很多都是少年儿童,像博爱九街的龙灯舞队伍,全部由青春年少的“学生军”组成;像唢呐表演,也是由学生来完成的;今年春节火出圈的黄河飞龙,代表性传承人杨飞龙今年也不过38岁。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年轻化,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焦作非遗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据悉,这场演出的线上观看人次达22.48万。
群众节目人气旺
农历正月十六,观众等来了焦作市春节群众优秀文艺节目展演,这些来自群众的艺术团体,节目非常接地气,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演出中,有小舞者的热血街舞秀、改编的《沧海一声笑》,还有民族乐器合奏。当琵琶遇上竹笛,碰撞出的是轻快、俏皮的火花。
为充分展现焦作山水之美、文化之韵、烟火之气,构筑我市高识别度、高传播度、高美誉度的城市文旅品牌IP,全面提升焦作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2024年我市面向全国开展焦作城市文旅形象一句话、一首歌、一条视频的“三个一”优秀作品征集活动。经过层层筛选,歌曲《烟火焦作》从所征集到的156首歌曲中脱颖而出。演出现场,来自焦作市歌舞剧院的青年歌手陈鹏宇为我们带来了这首《烟火焦作》。
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小品《天价彩礼》《吵闹亲家》都是用文艺的方式来宣传移风易俗,让人们在笑声中感受到了时代新风尚。
武术表演《八极雄风》,尽展八极拳之美。八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刚猛暴烈、朴实无华,爆发力极强,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它在中国传统武术界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黄河泥埙是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它埙音典雅,浑厚端方。一首黄河泥埙曲目《黄河岸》,表达了黄河岸边人对黄河的深情厚谊,描绘出一幅横跨千年、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
太极拳以其柔和、流畅、连贯的动作以及深厚的哲学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节目《水墨太极》中,舞台化为一方宣纸,以身为笔,以气为墨。节目《武袖乾坤》,水袖轻舞,如诗如画,演绎着情感的韵律,两者结合擦出了别样的火花。
模特秀《粉墨华裳》,粉墨间,尽显东方神韵;华裳里,蕴含万种风情。
豫剧作为中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戏曲联唱《群芳争艳》,让观众共享梨园春色。
器乐与舞蹈《农院欢歌》将悠扬的器乐演奏与欢快的舞蹈表演完美融合,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充满着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舞蹈《西大井的春天》巧妙地将传统舞蹈元素与现代舞蹈风格融合,舞者化身煤矿工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态都精准地再现了曾经采矿作业的艰辛场景,彰显着煤矿工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
整台演出在歌伴舞《春风十万里》中落下帷幕。
龙源湖畔的演出,从2月3日开始,到2月13日结束,演出有尽时,欢乐无穷尽。这场文化大餐,定会让观众久久回味,并期待着明年春天再见。
文化惠民,精彩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