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4日
藏在老味道里的“年龄密码”
本报记者 陈东明
在焦作的街头巷尾,浓浓的烟火气息里藏着许多让人眷恋的美食故事。比如位于市烈士西街的蒋氏豆沫店,这里不仅承载着众多焦作人的早餐情怀,更有着解锁吃货年龄的神奇美食“密码”。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走进蒋氏豆沫店里,一排排餐桌前早已坐满了品尝美味的食客。老板蒋素娟夫妻两个在油锅前忙碌,构成了一幅最具生活气息的画面。
先来聊聊店里神奇的四批油条。这可不是一般的油条,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面粉的挑选,到和面时的精准配比,再到油炸时的火候控制,每一步都饱含着老手艺的精髓。据说,这四批油条的做法已经传承了许久,如今在市面上很难见到。据介绍,年龄不到70岁的焦作人,大多没见过这种做法的油条,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店里也轻易不做。咬上一口,那酥脆的外皮瞬间在齿间散开,发出“嘎吱”的美妙声响。面粉经过油炸后的特有香气,弥漫在整个口腔,让人回味无穷。
而油条鸡蛋,是老食客的隐藏菜单。这看似简单的组合,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当金黄酥脆的油条,被注入新鲜嫩滑的鸡蛋液,再经过热油的洗礼,油条的酥脆与鸡蛋的嫩滑完美融合。一口咬下去,先是油条的香脆冲击着味蕾,紧接着鸡蛋的鲜香在口中散开,口感丰富得让人惊艳。若是你能准确说出这道美食,那你一定是蒋氏豆沫店的忠实拥趸。
当然,蒋氏豆沫店最负盛名的还是那碗非遗豆沫。它起源于清末,历经百年风雨,却依旧深受焦作人的喜爱。这碗豆沫的制作堪称一绝,选用上等的小米、花生、黄豆、芝麻、青菜和豆腐,用特制的葱花油精心熬制。观其色,半透明的乳黄色豆沫上,红绿交映,精致得宛如一件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凑近细嗅,醇厚的小米香率先钻进鼻腔,紧接着是豆香、芝麻香、花生香和蔬菜的清香,各种香气交织在一起,浓郁扑鼻,勾得人食欲大增。
当你端起碗慢慢喝上一口豆沫,入口浓稠细腻,口感温润醇厚,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食材本味与其所特有的独特香味。这时,再咬上一口该店特色鸡蛋布袋,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这家店的鸡蛋布袋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一位老食客说,鸡蛋布袋的外皮被炸得金黄酥脆,里面的鸡蛋鲜嫩可口,与豆沫搭配在一起,一脆一柔,一香一鲜,口感的碰撞达到了极致。喝着豆沫,就像品一壶陈年老酒,越品越有滋味,醇香宽厚,味道温和,咽下之后唇齿留香,许久都不会散去。
每天都有许多人不惜开车穿城,只为来蒋氏豆沫店吃上这一口早餐。小店门前的道路两边停满了车辆,从清晨到临近中午,店里始终热闹非凡。虽然只卖早餐,但不到中午,那炸四批油条、鸡蛋布袋的油锅都收不了摊儿,这足以证明蒋氏豆沫店的火爆程度。
蒋氏豆沫店不仅是一家早餐店,更承载着焦作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焦作人的成长。这里的每一道美食,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对过去岁月的美好回忆。无论是鸡蛋布袋、四批油条,还是那碗令人魂牵梦绕的豆沫,都用它们独特的味道,诉说着老焦作的故事,鉴定着每一位吃货的年龄与情怀。
上图 蒋素娟在做焦叶。
本报记者 陈东明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