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4日

有一种春天的味道叫卷尖

本报记者 齐云霞

春日里吃春卷是民间传统习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在春卷的品类中,封丘卷尖别具一格,它不仅味道鲜美,还有着悠久的历史。

2月12日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市新园路西城家园北苑的周周卷尖餐饮店,近距离了解这道古老美食的魅力。

“一卷不成春,万卷春如醉”。春饼、春卷象征着古人心目中的春天。吃春卷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晋代,而兴于唐宋。“春”为季节,“卷”为吃法。其实,吃春卷,吃的就是一种对春天的向往,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家户户日子红红火火。

“春卷和卷尖虽然叫法不同,但都是被寓意为美好期望的美食。春卷是素食,而卷尖是荤菜。”该店老板周红卫已做好了制作卷尖的准备工作,她一边制作卷尖,一边和记者唠着。

卷尖,是新乡封丘由来已久的一道特色美食,因卷的时候中间粗两头尖,故称“卷尖”。不过,其前身有一个别名,非常霸气,叫“黄袍加身”。这个名字的由来不仅是因为它的外形是裹了一层用鸡蛋制作的黄皮,还有一个历史典故:据说北宋赵匡胤时期就存在这种美食,所以取名叫“黄袍加身”。

周红卫自幼生长于封丘,跟随家中长辈学会制作了卷尖这道特色美食。16岁时,周红卫被父亲接来焦作生活。从此,封丘卷尖这道美食也随之在山阳大地扎下了根。

“卷尖是纯手工制作,馅料是卷尖的灵魂,皮则是主心骨。为了让封丘卷尖完美地呈现出它的醇正味道,我们用的猪肉、玉米淀粉等食材全部是从封丘发过来的。”周红卫说,她用极其简单的食材做出了美味无比的卷尖。

值得注意的是,这道美食用的猪肉全是新鲜的,从不用冻猪肉。还有淀粉的量也有标准,放多了不好吃,放少了不成团。鸡蛋皮是用鸡蛋和玉米淀粉和成浆做成的,在平底锅上一摊一摇,一张薄如蝉翼的鸡蛋皮就完成了。周红卫说,一天可以做二三百张鸡蛋皮,然后用刀将其切成两半。半张皮能包近300克肉,可以说皮薄肉多。

卷尖的做法是将肥瘦相间的猪肉与姜、葱一同剁成肉馅,再用摊好的鸡蛋皮卷上,然后上笼蒸熟,放凉后切成薄片,蘸着蒜汁等辅料食之。民间传说赵匡胤品尝后,挥笔写下“卷尖好”三个大字,从此封丘卷尖名扬天下。

刚做好的卷尖表皮有褶皱,热气腾腾的。卷尖可以吃刚出炉的,这种口感最好;也可以买真空包装的,这种能放很久。切好的卷尖肉皮分明,口感很有弹性,肉肥却不腻,味道特别鲜美。

30年来,该店精选优质食材,做到“零添加”。每一道工序都手工制作,让每一位食客都能吃上一口地道的封丘特色美味。

如今,这道美食早已成为当地人招待亲朋好友、馈赠外地客人的年味礼品,并升级为真空灭菌包装。

“美食是一种文化。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能够让焦作市民品尝到我家乡的美食,吃着我亲手做的卷尖,顿时感觉无比满足。”周红卫说。

图① 周红卫在展示制作好的卷尖。

图② 切好的卷尖肉皮分明。

本报记者 齐云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