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17日

春联里的岁月变迁

□朱帮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春节贴春联这一传统在我国由来已久,历经岁月沉淀,早已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被传承下来。

春节将至,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赶大集、购年货、写春联,成了这段时间的主要事情。我所在的中站区老年书画研究会的会员们也积极行动,深入基层,走进社区,为居民义务书写春联。这不仅是在传递浓浓的年味,更是传递正能量、奉献爱心。

在我的记忆里,过去在农村,春节贴春联的场景热闹非凡。村民张贴春联的地方特别多,内容也丰富有趣,充满了生活气息。如院子里的墙壁上往往贴着“满院春光”;院子大门外的墙壁上贴“出门见喜”,承载着人们对出门顺遂的祈愿;房间里所有的家具上都会贴上大大的“福”字,满含着福气满溢的美好愿景;粮食囤上的“五谷丰登”,则是对丰收的殷切期盼……再加上屋门和院子大门上的春联以及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将农村春节的红火喜庆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

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生活较为拮据,村民过年贴的春联很少从集市购买,大多是自家买来大红纸,找村里有文化的人书写。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用毛笔写字,后来就慢慢喜欢上了书法。

从十几岁开始,我便抓住春节前夕为村里人写春联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那时,邻居们纷纷找上门,我来者不拒,从早忙到晚,虽说累了点,但是很有成就感。为了写好每一副春联,我专门买了一些字帖和有关春联内容的书籍,平时就抽时间认真练习。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日新月异,日子越过越幸福。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院子大门也盖成了高高的门楼,一家比一家气派。然而,过年贴春联的习俗虽然在延续,但形式发生了变化。现在人们大多购买成品的春联,很少用手写的。而且,贴春联的范围也缩小了,一般只在屋门和院子大门上张贴,其他地方不再张贴。曾经热衷写春联的我,也因这一变化少了许多过年前的忙碌。然而,那分对书法、对春联的热爱,始终在我心底扎根,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