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17日
【姓氏文化】
武陟县高村邢氏源流述考
□ 王保友
武陟县小董乡高村,现有邢氏700余口人。得姓始祖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尚书大传》称其“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元明朝代,高村邢氏历有出仕为官者。及至现当代,更有各界诸多贤能,屡有声名。
邢姓渊源
一是源自姬姓,出自周公姬旦的后裔。周公旦第四子受封于邢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境)。春秋时,邢国被卫国攻占,亡国后的邢国公族子弟遂以原国名邢为姓。二是源自韩姓,出自春秋时的晋国。晋国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邑(今河南省温县境东平皋),其后裔以地名邢为姓。三是有的少数民族改为邢姓。
高村邢氏溯源
高村《邢氏族谱》记载,始祖德甫公,生于元,为山西潞州司马,举大夫。子三,长子天叙,次子天秩,三子天伦。天伦由山西潞州迁入武陟老城南门口。九世祖讳煜,字光熙,约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迁至武陟老城西25里沁北高村安家卜莹域。
高村邢氏族谱
自宗公(字继先)建谱,历经明、清、民国至今已500年。草谱、正谱,俱各十年一小续,二十年一大续。1964年,又增挂谱(画师江永仁所绘葡萄蓓蕾式挂谱)。“文革”与“扫四旧”时期,谱牒悉数化为灰烬。1985年,族众均欲重溯渊源,万幸武陟县老城的邢氏总祠邢汝仁先生,尚存有高村邢氏族谱。照林、照珍两人携谱返村,族长邢生立领衔,画师骆佳让,绘成葡萄缠松枝挂谱。邢汝槐老人修毕族谱(草谱和正谱)。1995年、2007年,曾两次小修挂谱。2000年,新修卧谱,并聘请画师陈庚新绘了挂谱。
邢氏宗祠辈字
邢氏祠堂始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2001年,祠堂翻新。从高村迁居外地者,有新疆、山西太原、陕西西安、陕西潼川,焦作市高新区史平陵,武陟万花庄、大虹桥等地。
自16世起统一辈字,按五行相生所起十个辈字,士、自、本、生、锡、汝、东、照、增、金。2007年,族长邢生江等成员重续族谱,按照前十个辈字的含义,把邢汝槐老先生所起的十个字——源、荣、炳、均、钰、淮、梧、熙、塘、铭,确定为后十个辈字。
第十一世有时、晓、方兄弟三人。邢方传有英、杰、体三人,邢杰传有克聪、克诚、克睿、克信、克智五门。受访人邢东陵系第四门克信之传人,存有《邢氏族谱》。第三门克睿,已传至27世荣字辈。第四门克信,已传至24世增字辈。
邢氏本族名人
始祖邢德甫,元时同知山西潞州事、山西潞州司马,举大夫,修德行仁,治政有声,以政子孙,蕃寝昌寝,元主赐纨扇(即团扇),以彰其能,其后裔登贤书、通仕籍者,代不乏人。邢宗,字继先,庠廪生员,明朝正统年间以贡(贡生)任山东陵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主簿,德廉恕慈,常以秘方济百姓危疾。邢东明,生于1915年,1938年6月参加革命,历任班长、排长、看守长、科员、科长、团政委,广西军区军法处副处长、处长、军事法院院长以及柳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邢生江,曾任武陟县文教局副局长以及圪垱店乡、西陶镇党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焦作市文经委副主任,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邢汝京,生于1940年12月,曾任焦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邢大军,历任武陟县人武部干事、参谋、人武部副部长等。2005年起,任焦作市中站区区委常委、人武部部长,沁阳市人武部部长。2009年12月起,任武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党组成员。
左上图 邢氏宗祠。
李鸿嘉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