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17日

吉鸿昌将军在焦作

□ 吉怀儒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每当我读到这首荡气回肠的抗日诗篇,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便浮现在我眼前——他就是民族英雄、抗日名将吉鸿昌。吉鸿昌民国年间曾率部队在沁阳与焦作一带驻扎,怀川大地至今传颂着他的美名——

上图 吉鸿昌。

(照片由作者提供)

吉鸿昌,1895年12月生,原名恒立,字世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人。吉鸿昌1913年到冯玉祥部当兵,骁勇善战,屡立战功。1925年10月,任绥远督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警务处长。1926年9月17日,参加五原誓师,响应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36混成旅旅长,担任先锋。同年冬,第36旅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19师,任师长。1927年5月,吉鸿昌率部出潼关入豫,相继克洛阳、巩县(今巩义市)。7月3日、4日,在孟津和巩县寺湾黄沙峪夜渡黄河,击溃奉军,相继克温县、孟县(今孟州市)、沁阳、武陟等地。吉鸿昌师和梁冠英师等进驻焦作。焦作、武陟等地中共党组织、各界群众欢迎北伐军。中共焦作地委在焦作振阳舞台(原新华影剧院)召开欢迎大会,地委负责人龚逸情与吉鸿昌相互致辞。在驻军和县知事同意下,武陟、温县等县先后成立国民党县党部。武陟县党部还草拟《农民协会组织章程(草案)》,并着手建立县农民协会,发展农民武装。

吉鸿昌率领部队在沁阳和焦作驻防时,帮助群众剿匪防盗、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虽然只有几个月时间,但他那严明的军纪、爱民的赤心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很大。

调解纠纷讲团结

沁阳许良一带(今隶博爱)是回汉民杂居的地方,许良、狄林等村以汉民为主,有少数回民。许良北面的大辛庄(今大新庄)村则以回民为主,有少数汉民。多少年来,回汉民之间关系融洽,互通往来,亲如一家,但也有少数汉民歧视兄弟民族,以大汉人自居,因此,也存在一些矛盾。1927年夏,大辛庄群众放羊啃了屠王(今图王)村和许良村的庄稼,屠王村的赌棍,在大辛庄北面圪垯坡赌博时与回民兄弟发生了斗殴,因而,引起了回汉民纠纷。开始大辛庄和屠王两个村打架,后来大新庄群众又和许良人打架。当时,住在许良村的红枪会头目贾明道从中挑拨,导致周围村红枪会数千人包围了大辛庄村,大辛庄村的群众守村自卫。双方持续两个多月,打死打伤100多人,一时闹得乌烟瘴气、路断人稀。大辛庄村的群众不敢出外做买卖,许良、屠王等村的群众也不能下地收庄稼,双方都怕碰见之后被抓去吊打。

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严重。许良村的红枪会派人到沁阳城报告,说大辛庄窝藏有奉军,让派军队来剿匪。沁阳县政府闻讯,邀驻军师长吉鸿昌带部队到大辛庄剿匪。吉鸿昌来到大辛庄后,查明村里并没有奉军,其所以发生打架是受坏人挑拨。于是,他在许良村召开红枪会头目和群众代表大会,讲明打架斗殴的危害,教育群众要加强团结,回汉民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友爱。会后,他又到大辛庄村,把该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叫到一块儿开会,用同样的话,向他们讲明道理。

会后,吉鸿昌又把大家请到许良村,在许良大庙开了3天会,让回汉民代表坐下来,促膝谈心,揭露坏人,并严惩煽动械斗又不思悔改的红枪会头目贾明道。从此,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回汉民之间又恢复正常往来。为纪念这次事件,吉鸿昌还倡议把许良镇改为中山镇,嵩山社(包括皂角、屠王等村)改为中山社,大辛庄改为中山庄。

沁阳析置博爱县

吉鸿昌率领部队驻扎沁阳城,几次前往许良、清化(今博爱城)处理回汉族群众纠纷。当时,走的是老路,即从沁阳城出发,往北10多公里到西万村,再往东走10多公里,经许良、狄林到清化。几次往返,觉得路途之远、沁阳之大,遂萌生从沁阳析出一个县的设想。

同时根据“清化地处冲要、商务繁盛、地方富庶、面积辽阔之实际情形,呈请将清化改镇为县”。同年8月,经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批准,“析沁阳县丹河以东四乡十五图置博爱县,县治清化镇”。特以孙中山倡导的“博爱”精神冠名,1929年8月17日,经国民政府核准备案。

博爱县人为纪念吉鸿昌“自沁阳析置博爱县”这一历史事件,在县城建有“中山广场”;建有“玉祥中学”,命名南环路为“玉祥路”;设有“鸿昌街道办事处”,还在“玉祥路”与“鸿昌路”交会处建吉鸿昌汉白玉雕像一尊,以示永久纪念。

军纪严明爱群众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沁阳、焦作一带开始驻奉军,后来又驻陕军,这两支军队纪律很坏,到村里乱住民房、乱拿东西,有的甚至奸污妇女,群众非常痛恨。所以,奉军在败退时,老百姓组织起来到处堵截,夺他们的枪。后来,吉鸿昌率领第19师移驻沁阳。吉鸿昌的队伍纪律严明,爱护百姓,卖买公平,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吉鸿昌的队伍,生活俭朴,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嫖妓,穿的粗布衣裳,吃的粗茶淡饭,很受群众爱戴。

吉鸿昌的队伍驻哪村,官兵们每天天不明就起床,集合起来唱起床歌:“黑夜过去天破晓,朝日上升人起早,努力奋斗,精神踊跃,解放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精神踊跃,革命快成功。”唱罢歌,做过操,帮助村里打扫街道,还给群众挑水等。吉鸿昌的队伍在开饭前都要集合唱歌,歌词是:“这些饮食,人民供给;我们应当,为民努力。帝国主义,国民之敌;救国救民,我们天职。”

一天,吉鸿昌的部队带了20多支枪从柏山(今隶博爱)往清化送,路过期城与西庄之间时,被西庄的红枪会把枪劫了。士兵回去报告后,官长带部队从南北两面包围了西庄村。部队来到西庄村东头时,被红枪会堵住,当场打死3人,冲进村里抓了8个红枪会喽啰和53名群众,带到清化火神庙,准备严惩。吉鸿昌知道后立即赶来,经过了解,原来奉军在此太欺人,红枪会是准备劫溃散奉军的,他们不知道这是吉鸿昌的队伍。吉鸿昌认为,红枪会劫军队枪不对,但不该惩办无辜群众。他为被抓的群众解开绑绳,还发给每人100枚铜钱和3个蒸馍,派人送回家去。西庄村的群众都说吉鸿昌是个大好人,还编了打油诗赞扬他。

民族英雄永流芳

吉鸿昌率领部队离开焦作后,1928年5月,蒋介石借故取消第19师番号,免去吉鸿昌师长职务,将他调往北平陆大特训班学习。同年秋,吉鸿昌复任国民党军第30师师长,奉命赴甘肃剿匪。1929年夏,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军军长。他整军经武,励精图治,革除积弊,尊重民俗,深为群众拥护。

1929年年底,第10军缩编为第11师,吉鸿昌任师长。1930年春,冯蒋阎中原大战爆发,他任第3路军总指挥,率部在豫东作战,曾重创蒋军。冯军失败后,所部被蒋介石改编成第22路军,吉鸿昌任总指挥。同年12月,蒋介石严令他率部进攻鄂豫皖苏区。他通过邓宝珊与中共取得联系,表示绝不与红军打仗,并化装进入苏区,与根据地负责人进行长谈。1931年夏,吉鸿昌准备起义参加红军的计划失败,蒋介石解除其兵权,强迫他“出国考察”。在欧美期间,他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抗日宣传。

1932年,吉鸿昌回国后,参加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指示,由天津赴张家口,协助冯玉祥筹组民众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吉鸿昌任第2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先后攻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等地。但蒋介石命令何应钦配合日军进攻抗日同盟军。在内外夹击下,冯玉祥被迫下野,同盟军内部分化,吉鸿昌与方振武联名通电,表示誓死抗战到底,终因寡不敌众陷于失败。他被迫转入地下,在北平、天津等地进行抗日活动。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捕。中共党组织和冯玉祥将军等积极设法营救,无奈这是蒋介石钦定的案子,谁也无力回天。经过多轮审判,蒋介石认为吉鸿昌已“冥顽不化”,不顾舆论压力将他秘密押解北平陆军监狱。11月24日,蒋介石密令北平军分会将吉鸿昌“就地枪决”。

临刑前,吉鸿昌用树枝在雪地上写下了那首气势磅礴的“绝命诗”。他命令执行的特务:“给我搬一把椅子来,我为抗日而死,死也不能倒下。”他从容地坐在椅子上,对刽子手厉声喝道:“站到我的面前来,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我不能背后挨枪。”吉鸿昌不屈而死,英年39岁。

1945年,中共中央决定授予吉鸿昌“革命烈士”称号。2009年,吉鸿昌被表彰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1日,吉鸿昌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聂荣臻、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李瑞环、乔石、李长春、迟浩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题词纪念。

民族英雄吉鸿昌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