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10日

在《诗经》里遇见冬天的美好

□ 樊树林

冬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更是一个浪漫的季节。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都写过属于自己的冬天,那一首首流传至今的诗歌中展现出的多姿多彩的冬天,令人神往。

“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的周王朝由盛而衰500年间中国社会的生活面貌,包罗万象、洋洋大观。在一个有阳光的冬日午后,走进《诗经》所描绘的世界,在一章一节中感受冬季的美丽,也是一种对岁月的敬畏和礼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句子。《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歌,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归家的喜悦。这几个句子写到,当年我离开时,杨柳正茂密,随风摇曳。如今当我重回家乡,天上正下着纷繁的大雪……所有景语皆情语,透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对比,我们不难看到戍卒此时满心的伤悲,刻在他心底孤寂凄冷的冬天。

《诗经》中类似《采薇》的场景描写在《小雅·出车》里也呈现过。“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意思算浅显,我们出征时黍子稷子正在扬花,而今我们回来的时候,已经是风雪满天的凛冽寒冬,王事正多灾难,不暇危坐安居,难道不想归家?唯恐紧急文书下达……人生在很多时候是无法自己选择的。诗歌勾勒了戍边生涯的艰难辛苦,更表现出了壮士们为国出征的气概,诗中传达的是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

寒冷和肃杀是冬天有别于其他季节的重要特征,《诗经》里的《邶风·北风》中就描绘有这样的情景。“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寒气逼人、大雪茫茫、北风刺骨、愁云密布,诗歌反映卫国贵族逃亡之事,描写了在国家危乱之际人们纷纷出逃的情景。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景象,不仅是人们出逃时的天气状况,也映射了当时压抑、紧迫的政治氛围。

《小雅·角弓》:“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角弓》表达的是劝告周王不要疏远兄弟亲戚而亲近小人的意思。这几句以雪花见日而消融,反喻小人之骄横而无所节制和不可理喻。“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和“如蛮如髦”说的是小人,诗人不禁长叹“我是用忧”,为国家、为天下而深怀忧患。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是《诗经·豳风·七月》的章节。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直没有变。看,《诗经·豳风·七月》中,秋去冬来,一天比一天寒,但人们非常享受这样的冬天,他们收拾农田、修缮房屋、清扫谷场、凿冰冲冲、宰杀羊羔、祭奠祖先……一派忙忙碌碌、喜气洋洋的景象,能让人品悟到“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惬意和舒张。

冬天是寂寞的,冬天是高洁的,冬天是文雅的,冬天更是美好的……北风料峭、风雪满天的时候,在《诗经》的一章一节中遇见一个个冬天,在反复咏叹中感受冬天的韵味和美丽,真是一种雅趣和曼妙!

■相关链接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500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