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10日
不一样的《论语》
主讲人:李乐观
扫描二维码
收听《论语》精彩解读
【原文】
“唐棣(1)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2)。”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
古诗上说:“唐棣花开,翩翩摇曳。哪里是不思念你啊?实在是你住的地方太遥远了。”孔子说:“(你)没有思念她呀,果真思念的话,还有什么遥远的呢?”
【解析】
本章夫子强调进德修业通往仁德的道路并不漫长,只要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到达。
(1)唐棣,即棠棣,蔷薇科小乔木树种,花期在5月份,花瓣细长,黄白色而有芳香。
(2)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一般认为这几句为逸诗。所谓逸诗是指先秦古籍中常常引用,但不见于今本《诗经》里的诗。其中华同“花”,偏同“翩”,反同“翻”。无论为学还是进德,最忌朝秦暮楚,一曝十寒。
本章里,夫子引《诗》作比,棠棣之花的摇曳多姿,不就是儒者孜孜以求仁的境界吗?他鼓励弟子们,每个人经过努力都可以成为仁者。之所以还没有成功,大多是主观意识出了问题,将自身惰性当成不能实现仁德的借口。
《里仁·第四》篇,夫子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有谁能在一天之内尽力地修行仁德呢?除了主动放弃,我还从未见过是由于力量不够的。大概有这样的人,只是我没有见过罢了。夫子的意思很明显,仁德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很多修德者自我放逐,不能坚持到底,却客观造成了仁德难以到达的假象。
所以,《述而·第七》篇,夫子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德真的离我们很远吗?如果我内心想要达到仁的境界,仁德就会到来!
(第22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