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10日

几名青年创新思维,在大山里开了家咖啡店,打造成了“休闲打卡地”——

“山北青年”回乡创业记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本报实习生 马劭航

咖啡店开在半山腰上,会有怎样独特的景致?当咖啡与冬日美景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距离焦作城区18公里外的修武县西村乡板爻河村,就有一座依山而建的“村咖”——山北青年山村咖啡店,将自然山景、休闲元素完美融合,为冬季的乡村游加了把“火”。

1992年出生的郭家稳是这座咖啡店的主理人之一,2024年4月,他放弃了月薪过万的城市白领生活,与“00后”孙泱等几个年轻小伙伴儿在大山深处建起这家咖啡店,过上了乡村田园生活。他们用年轻人独有的眼光与思维,将这家咖啡店打造成了年轻人放松休闲的“网红打卡地”,周末每天接待超过200人。

1月8日,记者驱车沿青云路蜿蜒而上,来到山北青年山村咖啡店。这家咖啡店坐落在半山腰,墙上的涂鸦,门前的石板,还有门前一眼望去的开阔视野,瞬间让人心情舒畅起来。郭家稳在店门口劈砍从山上捡来的枯木,孙泱则忙着在厨房煮咖啡,招待慕名而来的一批批顾客。

谈到在山上开咖啡店想法的由来,郭家稳坦言来源于自己对乡村田园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大学毕业后,郭家稳做过报社记者、展会主持人、辅导老师、房产销售、酒店经理、运营总监,近10年时间,他从小城市到了大城市,月薪从过去的3000元涨到了1万多元,快乐却在一年年减少。“奋斗那么多年,终于过上了‘朝九晚五’、每周有双休的生活。但后来发现,在大城市待着不舒服,受不了那里嘈杂的环境,想回到乡村过田园生活。”郭家稳说。

随后,郭家稳毅然辞掉稳定的高薪工作,返乡创业。他与几个小伙伴儿凑了1万元,在大山里租了个院子卖咖啡。3000元付房租,2000元自己动手改造水电,1000元买设备……从2024年4月开始,他们花了2个月的时间,将一个农家小院改造成了一个山村咖啡店。

“当时,我站在咖啡店外想,这里有风景宜人的自然风光,城里人离开拥挤的城市生活,来到山村小院看美景、喝咖啡、放空心情,怎么会不喜欢?我创业一部分原因不也是想远离‘班味’吗?这地方肯定行。”郭家稳自信满满。显然,郭家稳了解家乡的美,也更懂得城市人的累和需求。山北青年山村咖啡店开业2个月后,凭借着家乡自然资源的优势,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收获了第一波“点赞”。

自己是年轻人,所以更了解年轻人的休闲需求。“咖啡店内没有进行任何装修,但我们在咖啡店外摆上小木桌和椅子,让年轻游客充分享受户外时光,与大自然‘同频’。”郭家稳说。

咖啡店旁山路中间的一株老槐树,店周围一座座废弃的石头房,店门前开阔的视野以及傍晚回归的山羊群,都成了都市年轻人眼中独特的风景。郭家稳不失时机地将每天改造咖啡店的经历拍摄后,上传至社交网络,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来此打卡。“环境很好,很出片”“风景超美,适合拍照”……多数网友对这家山村咖啡店的评价都是“颜值高”。

尽管已到寒冬,这里每天仍会迎来一批批游客。原来,郭家稳又引入“围炉煮茶”新模式,让所谓的淡季又“旺”了起来。大家围坐在暖融融的炉子旁,吃着熟花生、橘子,喝着热乎乎的咖啡和茶,别提多惬意。

“我们是看了社交平台上大家的评价特意来感受的,没有想到在半山腰的咖啡店可以承包我的周末时光。松弛感和温暖惬意非常适合年轻人。我们来山上打卡拍照、喝咖啡、看山羊,真的可以扫除了一周的‘班味’。”特意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咖啡店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山村咖啡店给年轻的上班一族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打造了一个抬头看天、低头赏景的“诗和远方”。

之所以叫山北青年山村咖啡店,郭家稳有着自己的寓意:“焦作北边是山,南边是平原,三四条河流从山上面流下来,灌溉着南边的城市,山就像是焦作人的希望。山北青年,代表着有思想、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年,要像大山一样,给这座城市一分滋润,让城市更有活力。”

山村咖啡店也让沉寂多年的山村热闹起来。一个1994年出生的小伙子从广州返回家乡,来到板爻河村饲养了200只黑山羊;板爻河村一些村民又重新搬回了村子;一些有想法的年轻人,想与郭家稳合作一起开店……

“我们的尝试,就是想给年轻人回到乡村展示一种可能。让年轻人回到乡村做大锅饭是不现实的,但是年轻人会唱歌,喜欢文艺,可以开书店、开咖啡店,我们选了一个地方,并不断地去‘打磨’这个思路,很多年轻人看到以后,觉得也可以来到乡村创业,不用到城市去‘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郭家稳说。他希望创业的年轻人能够将眼光投向广大乡村,在乡村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

图① 周末来山村咖啡店休闲的年轻人。

图② 郭家稳(右一)、孙泱(右二)与游客在咖啡店里一起演奏乐器。

本报记者 贾 蓝 摄